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文

时间:2023-12-10 02:49:00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1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旗下讲话范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旗下讲话范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美德就像一朵花,美德少年人人夸,我们要多帮助别人,做一个美德好少年。

美的标准是什么?善良、朴实。而美德又意味着什么?至善和博大。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努力,还要修养浓厚的美德,不娇不吝。

记得有一次,我边哼着歌,边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之间,一位阿姨闯入了我的视线。那位阿姨左望右望的,像小偷似的,手里还拿着一张皱皱的纸。“小妹妹,你知道培正中学在哪吗?”那位阿姨“刷”的一下走了过来。我看着阿姨好像很急似的,回过神来,马上告诉她了。“阿姨,你只要一直走,走到前面那个十字路口右转就是了。”“谢谢你啊,小妹妹,你真乖,我先走了啊!”当阿姨走了几步之后,我又想起来了:做好事做到底嘛,阿姨人生地不熟,要不要把她带到去培正中学呢?我又马上追了阿姨,问她一句:“阿姨,要我带你去吗?”那位阿姨马上笑了起来,让人感觉到很温暖。“上学去吧,小妹妹,我自己去吧。!”……我第一次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意思,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快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温暖啊!

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如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美,而不应该去注重外表的美。

我一定要做一个美德好少年,给小的同学做榜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旗下讲话范文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妈妈经常对我说,做人必须要从:“礼”“德”开始,如果做人做不到文明礼节,做不到以德优先,那就做不好人。

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什么叫美德,见了爷爷奶奶不经常问好,和小朋友相处不懂得宽容,上了幼儿园后,老师第一堂的课讲的就是让我们懂礼貌,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一个懂事的小朋友。慢慢地我开始懂事了,开始帮老师扫地了,开始帮老师收拾碗筷了,开始和小朋友互相关爱了,出门见了长辈也懂礼貌了,成为一个文明的小朋友了。

上小学了,在教室里的第一堂课,班主任也对我们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鼓励。我从那开始一点点学着做一位文明的小学生,做一名出色的少先队员了。

时间已慢慢地走过,转眼间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已经能从身边的事感觉到文明礼德是怎样做的了。比如说在我上学的路上,常过的十字路口处,经常会看见闯红灯的行人,我也经常说这些人的素质低,这时候妈妈就会告诉我:“礼德从自己做起,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你看和我们一起等绿灯的行人不都是文明的人吗,不文明的人还是少数的,只要大家共同做好自己,相信那一小部分也会慢慢变成文明人的”。我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不闯红灯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

在学校里,有一些不讲文明的同学经常乱扔奶盒、垃圾,让一些室外卫生员增加了许多的麻烦,在老师增添了许多卫生检查员后,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学校里出现了许多文明小天使,他们主动地在学校各个角落里捡垃圾,以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同学们参于这项活动,现在乱扔垃圾的同学越来越少,校园里也变得比以前干净了。

这次五一,我出门去爬泰山,在高速公路上,见到有些人从车窗里乱扔拉圾。这个现象可真不好,真想告诉那些人,这样做是不文明的,你干净自己的同时,却破坏了环境,还有可能造成。爬到泰山顶端的时候,我看到山顶上有许许多的垃圾,到处都是。这些垃圾有可能让人摔跤、跌倒,我还看见有些人边吃边扔,真让人气愤。同时我还看到反的一方面,有人正在忙碌地捡着垃圾,还把垃圾分装在各个不同的袋子里,背到山角下去卖。想想,平常我们见到这些人都把他们称为“买破烂的”都有点看不起它们。今天看到他们的行为,我有点感动,还真佩服他们。山这么高,这么陡,我空身爬上来就花了四个小时,而且累得大汗淋淋,还说绝不来爬第二次了,想想他们,他们为了生活可能天天要来爬,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为景区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可称上是光荣的“文明卫士”。他们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和好朋友把我们的垃圾背下了山,并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参于进来,做到文明从小事做起。

文明常常在我们身边,从小事做起,坚持一直做下去,慢慢地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和更多的人创造一个文明社会。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旗下讲话范文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学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那同学们一定会问,中华美德的内涵是什么呢?纵观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中国道德文化形成了名目繁多、内容丰富的道德规范,这些丰富的内容,我认为“孝”应该排在首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春秋时期的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了首位,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古往今来这一美德不知陶冶了多少杰出人物,不知影响了多少世世代代的中华民族的子孙。

春秋时期的'子路,家境贫寒,时常以野菜充饥。他暗想,自己吃野菜没有关系,但父母年纪大了,长期吃野菜身体会受不了。当一位长者告诉他,能买到米时,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子路毅然踏上了百里买米之路!寒来暑往,坚持不懈,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回家,以免父母惦念,这是何等的孝心!就是后来父母去世,自己当了官,也常常为父母没有享受到好的生活而难过!

东汉的江革年少便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战乱,江革就背着母亲逃难,在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中他几次遇险,但都因为“孝”感动了敌军,免去了灾祸!“背母逃难”这又是怎样的孝心!为了父母不顾生命,这种“孝”是感动天地的大爱,又何况敌军呢?

当代的孟佩杰,更是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她的故事广为流传,感动了中国。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恍遥诩枘牙铮拊刮藁冢崾厍迤叮么承⒌莱渎嗣恳桓鱿附?就如她的母亲刘芳英所说,“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

古有子路、江革,今有孟佩杰,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也正是这样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如今的我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我们,可曾想过感恩与回报!虽然我们现在可能不具备赡养父母的能力,但从思想上应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从行为上要做到体贴、关心、孝敬父母和热爱父母。父母下班,奉上一杯热茶;努力学习,为父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规范行为,让父母放心……

美德需要传承,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使命,让我们时刻就记住,百善孝为先,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学生。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旗下讲话范文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六1班的,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少年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化与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这是十分宝贵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有“香九龄,能温席。”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着我们,让我们深深地懂得孝是功成名就后的丰厚回报;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时的细心照管;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

而今,又有多少为人子女者把“孝”字抛之脑后。父母把我们视作心中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坏了。可我们当中有些人却不懂得感恩,反而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厌烦父母的唠叨,与父母顶嘴;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随时支取??这种种事情时常发生,令人心酸不已!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少年,难道还不如乌鸦与羔羊吗?

同学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辛劳的母亲捶捶背,为奔波的父亲端上一杯茶??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耀眼的光辉!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国旗下讲话范文5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2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22-02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征

从广义上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被古代人民普遍接受、认可并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它既包含那些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道德行为准则,也包含那些在我们今天看来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道德行为准则[1]。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纲五常,以及流传下来的愚公移山、三顾茅庐等等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接下来重点谈一谈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

我认为首先应该提的就是爱国精神。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出现了无数位忠于国家的爱国将领,他们的英勇事迹为后人所赞扬,鼓舞着后人不断为国家做贡献。“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在《满江红》里倾泻满腔热血,他背刺“精忠报国”的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关天培在鸦片战争期间死在炮火台上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们。好多好多诸如上述的英雄人物们,他们无比热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灿烂文化,他们的爱国情怀既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后人振奋了精神。其次,我们应该做到尊重父母,慈孝统一。国家是大家,父母所在的家是小家。我们好像很有钱,用着父母没用过的东西;我们好像很厉害,不顺心就跟父母喊;我们有时很高高在上,一点苦也不想吃。我们凭什么这样啊?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应该做到对父母敬重,尽到慈孝。再次,我们要有谦虚礼貌、严己宽人的态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从我国古代开始便讲礼貌、懂谦恭。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信条至今仍然对人们修身养性具有激励作用。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可见,谦虚懂礼貌对人们为人处事是多么重要!这种严己宽人、谦恭礼貌的美德也成了后人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老子》中写道:“轻诺必寡信”,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重视承诺,做到一诺千金,即我们所说的“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品格。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大力弘扬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缺斤少两等等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这就是商家的不诚实守信、不诚恳老实的表现。我们应该杜绝这种现象。另外,当今社会人们必须具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入人心,为当今社会所接受、赞扬。我们应该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不怨天,不尤人”,我们不能坐等其乐,不靠努力就想要得到成功。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振奋精神去鼓舞别人、激励自己,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会进步、社会发展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与进步性。中华传统美德正确地反映了人们的道德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道德规律。中华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如今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我说它具有科学性与进步性。其次,中华传统美德还具有人民性。因为我国传统美德都是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认可并弘扬的。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反映着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因此,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人民性。再次,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于封建社会,并且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其内在思想是与封建统治思想相吻合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此说其具有强烈的封建性。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如今我国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这几百年间,中华传统美德对我国的社会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中华传统美德对我国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对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我国传统美德讲究的是三纲五常,因此,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我们遵循礼尚往来、和睦相处。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有利于清除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这便是中华民族能够几千年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其次,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正是由于传统美德使人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让人们懂得了这样一种观念,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这就为我们处理好彼此的人际关系打下了行为基础。这也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能够长久不衰、不断发扬的重要因素。再次,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造就人的优良品格。我国优良传统美德要求人们克服不良习惯,端正自身不良行为。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有这样一种优良传统美德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具有了敬业乐群、谦虚友善的优良品格。此外,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从兴盛、落后再到崛起,正是因为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作支撑。而这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最后,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儒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其文化思想也被全世界所认同。五千年来,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得我国的灿烂文化被保留至今。我们之所以不断地在进步、在走向文明,正是由于我们的传统道德和精神力量在作支撑,也说明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中华传统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核。自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做出重要论述、提出鲜明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首先,传统道德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吸收。“仓廪时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由管子最早提出的荣辱观。我国历史上有关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古训有很多,例如孔子倡导的“行己有耻”、孟子对荣辱观根源的分析“仁则荣,不仁则耻”等等,这充分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把传统道德的荣辱观看得很重。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和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道德观精髓,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去实践,这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我们说中华传统美德可以用“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继承了上述传统美德的合理内核,因此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与历史传承性。我们倡导“精忠爱国”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倡导“奉公守己”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等等,它们彼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便是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并且前者是后者的道德基础和重要思想来源。

最后,中华传统美德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是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离开中华传统美德的大道,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置身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长河中对中华文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继承,体现出了它的继承性、创新性以及时代性。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克己奉公、公正无私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时代精神。因此,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杜鹏,姚富云.浅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征[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1]黄易宇,郭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文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3

弘扬中华美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当你发现有人需要帮助时,你是否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在一旁无动于衷。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位老奶奶在公交车上没有座位,有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都让对方去让座,自己坐在座位上,都不肯让座,后来,有一名男子毫不犹豫的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令我感触很深,难道让座就那么难吗?难道大家不知道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吗?

在生活中,有些人仍然自私自利,有些人却无私地为大家做贡献。如果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一点关心,那整个世界就是充满爱的海洋,中华美德的精神就会弘扬光大。

四年级:周文韬43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4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深远的凝聚功能,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强大的整合功能,具有持久的精神激励性与动态的延续、创新功能等独有的特质和优势。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和熔铸的优秀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和可操作性,要将其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应重视全面的社会治理,形成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正风正气;应重视家风教化,让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生动“落地”;应注重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和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归宿。我们应挖掘好、保护好、弘扬好、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着重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论述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美德的当代价值,2015年11月26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与孔子研究研院专家学者座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作为繁荣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书记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和积极价值,那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 影响,其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时代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文化是否还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应当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这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从总体上科学地回答了“传统文 化有何当代价值”的问题。党的十以后,反复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的丰厚滋养。” 在曲阜考察时,他更是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在看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坚定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更重要的还必须坚持和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华优秀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伟大复兴的需要,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个观点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树立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促进人们形成振兴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力量。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富贵不能武不能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传统中国文化所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刚直不阿,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仍是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得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需要 1940年初,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军包围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里,支撑着杨靖宇与日寇顽强战斗的力量就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以超越民族 宗教的界限。产生巨大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思想通^人们价值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接受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繁荣。在2013年10月11日,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的历史大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民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在今天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即是优秀文化的精髓更是增强民族团结文化凝聚力量的源泉。

中华优秀美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邢二平是河南水利职业学院2012级的学生他因三次跳入黄河成功救起了3名落水人员,荣获河南省“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因孝敬父母荣获鹤壁市尊老爱幼特别奖,并获得2015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邢二平的身上体现了中华优秀美德的积极作用。他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等品德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而且是因为他践行了这些中国传统美德才成就了他乐于助人的品行。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美德和成就 也会对社会今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他更好的成长成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敬业、廉洁自律。

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不仅可以增强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且还可以促进我们道德意识合作意识的增强,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如此,良好的道德和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何毅亭.学习重要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3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5

阐释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

推动《论语》进社区、进学校、进数字平台。

推举“山东好人”。

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山东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建设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正确处理弘扬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系、与坚持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关系、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与发展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文化的关系,真正做到兼收并蓄、创新发展。发挥省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组、社科规划项目、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导向作用,策划重点研究项目,促进多学科资源共享,组织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研究阐释。对适合于协调不同时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山东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注重发挥国民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列入一至八年级和高等学校必修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基地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利用山东丰厚的道德文化资源优势,在机关、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家庭中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型主题活动,举办《论语》进社区、进学校、进公交车等活动,推动优秀道德理念深入人心。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新闻媒体、宣传阵地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运用数字报刊、移动终端、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方式,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平台,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适应科技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迎合人们需求。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树新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动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道德实践活动,使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爱心传递等活动,涌现出“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等一大批爱心品牌。深入实施文明信用工程,着力推动行业诚信服务,开展文明诚信户、文明诚信企业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企业守法经营、居民放心消费的良好氛围。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开展道德评议,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群众在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感悟传统美德的要求,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6

红色,是信仰,是忠诚,是追求,它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是传承,是内核,是纽带,它怀抱初心,秉持信念,激发能量。要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无数革命先辈在异常困难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很多独具特色的红色传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和全面继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等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向革命先辈先烈、历代先贤名人学习看齐,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汲取红色革命精神,汲取红色文化养分,汇聚奋进的磅薄力量,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当下,切身体会国之不易,感受担之深沉,大力发扬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不畏艰险、开拓奋进的精神。

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奋力续写新时展新篇章。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7

一、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大意义

1、充分认识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育一代“四有”新人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核心问题。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全市百万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造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重大历史意义。

2、充分认识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紧迫性。应当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图谋对我实行“两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国内反动势力,也在用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麻痹人、腐蚀人,同我们争夺接班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3、充分认识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现实性。自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我市全方位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五个一”工程,强调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三变四性”原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了道德建设实践活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现实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思想文化的多样化,面对国内外的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一些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倾向有所滋长,道德失范的现象屡有发生。我们必须用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高尚道德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二、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和基本思路

4、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和造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四有”新人。

5、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坚持:(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2)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做到以热爱家乡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3)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4)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5)分层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确定教育重点,采取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教育形式,务求教育的实效性。

6、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从课内向课外渗透,由学校向社会延伸,形成内外结合、有机渗透、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做到从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市情教育入手,使学生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的内涵,并内化成学生的行动,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民族精神。

三、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7、爱国主义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深入了解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使学生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道理,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深入了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懂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懂得捍卫国家和领土完整是公民应尽的义务。(3)深入了解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8、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1)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知道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知道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2)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3)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和拼命精神,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率,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民族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9、创新意识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动力。要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汲取营养,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鼓舞学生。(1)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懂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道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2)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意志和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

10、从弘扬*精神入手培育民族精神。*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名城,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她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作为冀东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她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又是一座创造了神话的城市,一场大地震发生后,英雄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众一心、重建家园,创造了人类同地震灾害斗争史上的伟大奇迹,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一部*近现代史,熔铸了极为丰富的*精神。如“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的抗争精神,“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的艰苦创业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我们在青少年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在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

四、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学科都要注意挖掘利用德育内容,找出结合、渗透点,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学校的政治课、思品课和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理科课程应结合教育内容,渗透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音乐、美术等课程应包含经典民乐、民歌、民族戏剧欣赏和中国画、书法艺术欣赏的内容,体育课程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12、利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征文、演讲、歌咏等活动,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等活动。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精心组织、精心策划,切实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

13、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重在经常,贵在坚持。要通过经常不断、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在全市要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广泛开展读百部图书、看百部影片、唱百首歌曲、知百个英模、诵百首格言诗词活动。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分层次确定“五个百”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经常性活动中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

1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参观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了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创业的壮举;组织参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基地。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结合参观、瞻仰,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深化教育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1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举行国旗下讲话。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校园内张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创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等,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五、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保障措施

16、切实加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宣传、教育等部门要提高认识,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点工作和文化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对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要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定期为学校师生作报告。教育部门要给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县(市)区宣传、教育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17、各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负总责。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每周在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一次相关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协调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共同做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所有教职员工都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率,主动承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应尽职责。要充分发展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各级校外辅导员的作用。

18、进一步加强德育基地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各类德育基地,要精心组织面向学生的专题展览、巡回展览;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票,学生个人参观半票或免票。以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市级以上德育基地,向少年儿童免费开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学校收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参观各类德育基地、场馆、观看影视片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基地和青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继续命名一批德育基地。

19、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宣传、教育部门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要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报道,办好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影视节目,定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要挖掘当地德育资源,编写、创作反映民族精神及*精神的课外读物、影视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要净化社会文化市场,严厉查处暴力、色情、腐朽的社会文化制品,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中小学周围200米以内不得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娱乐场所;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8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育

[作者简介]张俊杰,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王钟坤,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生;宋红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7-0138-03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高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我国德育教育质量休戚相关。如何加强对高师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值得高度重视、认真研究。

一、中华传统美德有待高师学生继承和弘扬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众所周知,中华传统道德,一般说来,主要是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在中华传统道德中,无疑存在着许多落后、保守甚至反动的成分。这些成分,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糟粕,曾经阻碍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应该加以批判和剔除。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华传统道德中,也有着许多精华,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例如热爱祖国、勤劳俭朴、尊老慈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孝亲敬师、廉洁奉公、团结友爱、律己宽人、谦恭礼让、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等,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可引以自豪的美德。正是这些传统美德,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全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又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因为社会主义道德不能凭空产生,而是需要继承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的要求才能形成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传统美德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阵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承担教师工作重任的,多是来自各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因此,高师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及修养状况,不仅与其自身成长紧密相联,而且与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中华传统美德能否继承和弘扬休戚相关。

当前,高师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流是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已为广大学生所接爱,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他们追求进步,努力学习,积极锻炼身体,乐于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他们思想比较活跃,视野比较开阔,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对未来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高师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加强教育。例如,有的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过多考虑个人眼前的利害得失;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学习被动,得过且过;有的学生以个人为中心,对集体、对同学漠不关心,生活作风散漫,不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德;还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孝敬,在学校对师长不尊重,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如此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许多高师院校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不仅使许多社会有识之士和高师教师深感不安,而且也使学生们自己感到忧虑。他们期望学校能够加强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以便使自己能够更健康地茁壮成长。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师学生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认识及接受相关教育的愿望,我们曾对一所高师学校1~3年级的98位在校学生进行过一次随机问卷调查。其中文科学生68名,理科学生30名。在问及“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你会如何处理”时,表示愿意“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有69人,占70.4%;表示“两者兼顾,重在保全个人利益”的有21人,占21.4%;尚有10人未表态。对于古今爱国志士,学生们所持的态度是,表示“崇敬并愿意向他们学习”的有67人,占68.3%;表示“崇敬,但觉得高不可攀”的有28人,占28.5%;尚有3人未表态。学生们对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评价是,认为状况“很好”的有8人,约占8.2%;认为“一般”的有77人,约占78.5%;认为“不良”的有8人,约占8.2%;尚有5人未表态。有近94%的人认为,高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有82.7%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中国传统道德”课,自己愿意前往听课。上述情况表明,加强对高师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既有必要,也符合学生的愿望。

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2010年2月27日下午,在2010年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又一次与网友在线交流。在访谈中,温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和信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他强调要以“道德力量”应对现代社会危机。温总理的话,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加强对高师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有利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我们应对现代社会危机和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切实抓紧做好。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该统筹兼顾,抓好“四个结合”

高校工作,千头万绪,德育工作,只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使对高师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被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已属不易,而要切实抓紧进行,落到实处,更非易事。这就需要学校党政领导和广大教工群策群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并自觉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注意抓好“四个结合”。

第一,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

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现在,各高校均普遍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而且大都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署名“本书编写组”所编的教材。这部教材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与第四章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中华传统美德作了简要的阐述,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此教材是供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对高师院校而言,有些内容就显得比较薄弱,有待从广度和深度上加以补充。故笔者认为,有条件的高师院校,不妨增设“中华传统道德”选修课或举办系列专题讲座,藉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条件有限,也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充实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加强修养,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第二,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对学生加强教育。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时下有些高师专业课的教师不明此理,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德育任务完全推给年级辅导员或政治理论课教师去做,这显然是不对的。作为学校行政领导,应督促和鼓励各门课程的教师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联系实际,主动实施教育。事实上,每门专业课程,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其中也包含传统美德教育因素,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深入发掘,充分利用。以古代汉语课教学为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是古代汉语课经常选学的名诗之一。南宋德元年(1275),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起兵勤王,抗击南侵的元军,不幸于祥兴元年(1270)兵败被俘,在途经零丁洋时,他奋笔写下了《过零丁洋》诗以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今北京)英勇就义,但他在《过零丁洋》诗中所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却被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艰苦奋斗、英勇献身。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教学此文,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文天祥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自己在学校学习期间贪玩好耍,不刻苦学习,或在毕业后宁可做啃老族,也不愿到艰苦的地方从事教育工作,那是胸无大志、社会责任感不强的表现,必须努力改正。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应该结合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第三,把学校教育与家庭及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高师学生大多远离家庭,在校居住;又因长期生活在校园里,与社会缺乏联系。因此,高师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校园环境中往往难以察觉;他们在课堂上所受的理论教育,也很难通过实践逐渐转化为自己良好的品行。笔者认为,要使对高师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能取得良好成效,既要采取措施,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群策群力,加强教育。以“孝亲敬老”的品德培养为例。众所周知,“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很多高师学生对父母含辛茹苦地将自己哺育成人不乏感激之情,但也有不少学生并不理解孝亲敬老的内涵及意义,更没有把孝亲敬老付诸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却经常编造理由向父母伸手要钱,随意挥霍,而不为节衣缩食的父母着想。也有些学生与朋友相处,笑逐颜开,而对父母却动辄加以训斥,对老人漠不关心。更有甚者,还有的学生为虚荣心所困,对前来看望自己的父母,只因他们皱纹满面、衣着陈旧,竟不愿在同学面前坦然相认。凡此种种,并非偶见,如果不加教育,后果不堪设想。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沿阵地之一。学生在成家立业之前,有大量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他们品德上的优点与缺点,在家里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就中华传统美德的培育而言,如果家校能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及时帮助学生肯定优点,改正缺点,这对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无疑会有很大帮助。不仅如此,学校还应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种富有品德教育意义的展览,访问各行各业中,那些具有孝亲敬师、勤劳俭朴、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而又取得良好成绩的先进人物,借助于社会这个大课堂,让学生从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上一篇:红色诗集范文 下一篇:20年后回故乡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