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校园建设

时间:2022-05-13 03:52:08

论生态校园建设

[摘 要] 目前高校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形势不容乐观:自然生态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遭到破坏;经济生态系统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生态系统建设效果不理想。建设生态型高校校园是在高校校园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生态校园建设应该坚持以生态学观念为指导,进行生态规划,建设生态建筑,发挥各级行政规划部门在校园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生态校园 现状 建设 途径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人数在近几年急剧增加,高校校园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加紧进行,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校园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然而目前的校园建设多数是校领导班子或者出资者说了算,常有短期行为,缺乏“千秋意识”。因而学校的众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受到限制,这对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发挥生态学的作用,建设生态校园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校园建设不容乐观的现状

加强校园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和造就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校园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的认知、感情、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高校校园建设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生态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在目前的高校校园建设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主要是任意开山取石、自然坡道任意裁弯取直、湖面水岸随意固化,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被夷平,湖泊被填平,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开发不当而破坏,作为生物生活和迁飞的栖息地的大树、林带、野地、水体和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本地植被被破坏;以及在校园建设中大量使用外来观赏植物、人工草坪等,这些外来的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物之间的生物关系,而人为的管理活动如除草、施肥、剪草、喷药等都在破坏它们的生存条件。这些就直接导致了当地自然山水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减少,动物活动形成的流动的和活的景观的丧失,高校校园失去了作为永久生物栖息地和城市中残遗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和价值。

2.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遭到破坏,突出表现为人文景观开发保护不当

高校校园是国家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文景观要素不仅包括全部的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遗迹,如古栈道、石拱桥、珍贵的或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也包括反映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建筑等等。目前高校校园建设主要有就地扩展、原地再开发、另建分校、弃老校再建新校这几种方式,随着一批批的旧平房的拆除,新的教学科研大楼的建成,许多人文历史景观要素消失在人们面前。虽然土地利用率和校园建筑容积率的确是提高了,但是人们再也没有机会阅读这些存在于老的建筑中的活历史素材。对于曾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师生员工们来说,无疑是个缺憾。

3.经济生态系统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高校在新兴环保燃料,清洁能源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许多高校设置有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也开发出一些节约型、环保型能源的使用技术,但是在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对这些技术的运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也不能体现出来,校园建筑设计中环境意识、经济意识落后。校园固体垃圾没能做到垃圾分类放置,有的垃圾箱的放置地点不够合理,有一些公共场合没有设置垃圾箱。目前多数高校没有采用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必要的环境设施,结果就形成垃圾随意堆放,占用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生活污水通常不经任何处理而随意排放,散发臭气的简陋排水明沟或暗沟直接连接河道,造成水体和校园周围土壤环境污染。

4.社会生态系统建设效果不理想

高校校园既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又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要素。这就决定了和谐的高校社会生态系统建设不仅需要协调校园内小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与校园周围乃至整个城市的其他要素之间也需要一个协调的过程。然而目前高校校园规划中普遍存在盲目仿效城市建设,片面求大、求宽、求高、求快的现象,结果是校园建设或者杂乱无章,或者整齐单调,缺乏有个性的校园形态与生活精神,无法形成高校的独特个性优势。如机动车道横穿校园,造成严重的噪声和尾气污染,同时给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在校园功能区的设计方面,有的高校由于没能充分考虑到教学区、生活区、休息娱乐区等之间以及与校园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要么是师生的学习生活不方便,要么是各个功能区互相之间严重干扰,导致功能区的作用发挥不出来,甚至在局部地方存在着潜在的矛盾源,不利于优良教育环境的营造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归纳起来,目前的校园建设模式正在使我们失去具有生态学和生活意义的校园概念,这应该受到高校发展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生态校园建设的途径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犹如一个无声的课堂,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生态校园建设应体现生态性的特点:

1.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平衡是生态校园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开展生态校园建设目标是使校园朝着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校园环境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首先在校园规划设计、施工上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地域位置,善于利用校园的地形、道路、河边、建筑配合环境,灵活巧妙地体现校园的美丽。其次在校园布局方面,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既要考虑到教学区、生活区、娱乐区等之间要有一定的有效距离,避免各个功能区互相之间的负面干扰,比如休息娱乐活动不至于影响到教学、自习,也不能影响到师生的正常行走和休息,同时也要考虑到师生学习生活的方便。要使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不能因为校园的建设而影响到师生的科研学习兴趣,不能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校园的长途跋涉方面。再次是校园内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校园绿化工作是开展生态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校园绿化除了最大化地增加绿化的面积,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外,还可以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校园的建筑群中,为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以教育活动为中心进行生态规划,使得教育生态系统更加高效

教育活动是整个高校的核心和宗旨,师生员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进行生态规划,要把师生员工作为校园建设和规划的出发点,一切为营造师生员工的方便、舒适和高效的教育环境服务。(1)在建筑设计中,更加人性化,力求周到。如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教室中黑板不再是黑色,有粉尘的粉笔不再使用,用以书写的“白板”可供写字、放映、投影三用,还可升降。桌椅和门窗的设计要尽可能地人性化,做到既舒适,又省力,又节约空间。(2)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倡导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及环境伦理观。号召全校师生保护环境,在日常的生活中勤俭、节约,不要过度消费,培养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的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和行为规范。(3)重视对校园建设中人文资源的开发。不少学校的建设历史都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留下了一些典型建筑物,它们记录了生活和居住在这个学校的历史,后来的发展应该保留少量能够说明这个过程的重要建筑物,将他们赋予新的功能或者改造成为博物馆、纪念馆,记录这段历史,让曾经在这个学校生活和工作过的更加热爱自己的母校。(4)通过将规划、建设和管理融为一体,以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核心,实现个体项目与整体项目的协调,强调整体优先的原则。如在师生生活区域的安排方面,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等因素,科学对待因学历层次、专业要求不同而引起的作息时间、生活规律、个性发展特点等之间的差异,避免产生师生生活中这些潜在的矛盾源,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3.建设生态建筑,使校园内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再利用,做到经济生态系统协调

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合理地设计和建造居住、办公、商贸、教学等用房,使它与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校园生态建筑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校园建设中应坚持更新、可还原使用、重复利用和循环使用原则,运用高科技,研制采用以绿色建筑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建筑材料;其次是尽可能使用太阳能或者太阳能产品,减少校园对不可再生的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和依赖,并尽可能减少因建筑活动造成的对大气、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如学生生活区、图书馆自习室是学校能源消耗比较集中的区域,可以开发成德国的生态楼,利用太阳能满足学生的大部分能源需求。(2)个体建筑物结构系统及房间分割更通用化,以适应灵活变化的要求。为适应多功能的需要,教室、研究室、实验室尺度均较大,可通用、可互换,多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教室间的隔墙,可采用悬挂式的灵活隔断,能很方便的拉开及分隔,随时调整教室的容量和用途。教室内,普遍设置供教学、科研需要的一般通用性设施:如各种电源、空调、通风系统、对讲系统、传真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这样虽然教室种类不多,但适应性较强,以保证各种教研环节的需要,避免资源的浪费。(3)对学校整体建筑的垃圾回收要做整体规划,利用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对固体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对废水进行处理与循环利用,使校园内部物质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4.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关键作用,做到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

高校校园也是城市的一部分,校园应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际标准,处理好学校与周围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无疑发挥着关键作用,各个省可以考虑建立省高校建设规划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规划专家、教育专家、环境学专家等组成,凡高校新建、改建或拓展的校区规划都必须通过委员会论证和评审,通过答辩和辩论,求大同存小异。每个高校都可以考虑编制一个开展生态校园建设或者可持续校园建设的行动纲领,用来指导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得校园生态建设工作日常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应该更加进一步更新观念和高瞻远瞩,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并将生态学知识的应用、开展生态校园建设和可持续校园建设视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

生态校园建设不仅是校园内部和外形的有形表现,它还包括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物质与精神的总和。良好的校园生态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渐进、演变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臧树良 陶 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P.21)

[2]吴泽华:高校校园建设应统一规划[N].泉州晚报,2005~1~18

[3]周文宗等编著: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P.208)

上一篇:中国企业家成长现状特征研究 下一篇:《法律基础》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