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5-12 10:04:22

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及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91

关键词 保护性约束 伤害 应对措施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突发的自杀、自伤、伤人、冲动攻击、躁动不配合治疗等特殊情况,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紧急的保护措施,是精神治疗护理特殊病员常见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给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也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给医院带来一些医疗纠纷。通过深入临床调查总结,现对保护性约束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保护性约束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皮肤组织损伤: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医护人员在给其实施的保护性约束时,患者很难接受,在约束时以及约束后总是不停地乱动和大吼大叫,很易造成约束部位皮肤擦伤,以致红、肿等情况。

臂丛神经麻痹:由于被约束的上肢未能处于功能位或约束过紧,肢体无活动余地等,容易造成上肢麻木、不能上抬、旋转等。

骨折: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使用基本是违背患者的意愿,因此在约束时,绝大部分患者均极不配合不停反抗,很容易造成约束肢体骨折。

利用约束带自缢:患者被约束后,很多均没有实行专人护理,或将患者控制在护士视线范围内,一些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或让其它患者帮助解开,然后用约束带进行自缢。

受到其他患者伤害:部分患者被约束后,虽然不能去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同时也失去了防御能力,加之约束后部分患者总是大吼大叫,甚至骂人,很容易遭到其他患者的伤害、攻击。

自尊心伤害:一些患者被约束后,认为自己过着牢狱般的生活,对约束的体验是很痛苦和深刻的。

约束患者受到伤害的原因分析

医护人员对实施保护性约束评估工作不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约束患者时医护人员配合性差,而让患者受到伤害。

解释沟通、告知不到位:很多医护人员对患者约束后,未向患者解释约束的目的,讲解及待患者症状改善后就及时解除约束,导致患者不配合,身体及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也未向病员监护人沟通告知,而导致家属不满意,而发生一些医疗纠纷。

患者约束后管理不到位:一些护理人员将患者约束后,未评估患者存在的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合理满足患者一些需求,如饮水、排便,以及长时间约束的患者定时放松约束部位等。

医院对护理人员关于实施保护性约束规范培训不足:很多医院缺乏保护性约束规范流程以及护理常规,对护理人员缺乏指引和培训,而导致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等。

预防患者被约束时受到伤害的对策

医院应制定保护性约束规范、工作流程及护理常规:如:约束病员前的评估及准备工作、工作人员约束患者时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以及约束后的护理等,让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按章做事。

加强护理人员“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约束患者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

护理人员在给病员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做好沟通、告知工作。一是患者的监护人的告知,让患者监护人知道并配合约束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就是患者解释沟通工作,让患者明白自己被约束的目的—防止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待他症状好转、风险降低后就及时被为其松解约束带,尽量取得病员得配合,从而减少患者约束后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医疗纠纷。

加强患者约束的护理,患者约束后应将病员隔离开,或不脱离工作人员视线范围,约束的肢体保持功能位,同时满足患者的一些需求,如:饮水、大小便等,约束时间较长的,1~2小时为其放松1次。待其症状好转、风险降低后及时松解约束带,并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

护理管理人员加强对保护性约束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护理人员认真落实保护性规范、流程以及护理常规。

总之,在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既是防止患者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保护性工作,同时也会增加被保护性患者的伤害。因此我们只有不断规范、完善保护性约束工作,而且督促护理人员认真落实保护性约束相关规范,才能减少对被约束患者的伤害和一些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护理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有效发展。

上一篇:矩阵博士数列周期问题及其推广略谈 下一篇:增值评价:拓展学校效能评价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