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音乐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建议

时间:2022-05-12 06:08:30

农村学校音乐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建议

摘要: 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事业追求的终极目标。音乐作为美学教育的重要领域,在素质教育中举足轻重。“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新课程的推广尚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为了了解农村音乐新课程改革推进的主要障碍,提出解决的思路。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村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发现改革的不足,分析农村学校音乐教育薄弱的原因,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农村;音乐新课程;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44-02

0引言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平等的观念的重要体现。我国在由传统的农业国跃升为制造业大国的历史进程中,农村人口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提升国民素质应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之上,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因素,农村的基础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弱势状态,重“应试”轻“素质”依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痼疾。改革的口号虽不难喊,但笔者认为重点应当放在具体措施的落实之上,避免出现“走过场”的形式主意和“谋求高考加分”的投机心理,踏踏实实地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城乡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教学规模、教学质量上,更体现在教学的理念上,因此推行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难度也就越大,但农村的孩子也有着同城市孩子一样的对审美的渴求,对素质提升得期盼,故而,笔者就部分农村普通中学音乐新课程落实的现状作一调查,以期窥斑见豹,为检讨农村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的现状,分析农村学校音乐教育薄弱的原因,做些材料上得积累,希冀唤起全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关注,为营造公平的教育氛围尽绵薄之力。

1音乐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作者选择了三所具有代表性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该中学均属于城市边缘型的农村普通高中,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农村中学现有教育资源分配的现状;都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成绩斐然,有升格的压力与动力;这些中学已成为师范生就业的选择;生源中,其家庭与城市存在互动,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眼界也比较开阔,对提升自身素质的要求比较迫切,从而有利于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推广和普及。

1.1 课程开设情况调查七中高一年级开设了音乐课,分两个学期授课,总课时54学时;十中高中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有音乐课程,分两学年四个学期进行,总课时72学时;十二中高一、高二年级开设有音乐课程,分三个学期进行,总课时54学时。高三年级均不开设音乐课程是三所中学的共性,高一、高二年级音乐课开设的情况不稳定,学期分布不均匀,教学课时分布在54学时至72学时之间,反映出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开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1.2 教学模块开设情况调查七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音乐鉴赏模块,总计36学时,2学分。第二学期开设歌唱模块,总计18学时,1学分;十中高一年级第一学年开设音乐鉴赏模块,分两学期进行,总计36学时,2学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歌唱模块,总计18学时,1学分。第二学期开设舞蹈模块,总计18学时,1学分;十二中高一年级开设音乐鉴赏模块,分两学期进行,总计36学时,2学分。高二年级开设歌唱模块,总计18学时,1学分。

综上,在调查的3所中学中,音乐鉴赏模块的开课率达到了100%,主要集中于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学时均达到了要求的36学时,其中十中、十二中该模块的学程为一学年,而七中将该模块的学程压缩为一个学期。音乐选修模块的开设率达到100%,在课程标准所提供的5个选修模块中,歌唱模块的开课率达到100%,只有十中在歌唱模块之外还开设了舞蹈模块,该模块的开课率仅为1/3。但据笔者了解,模块的开设完全由学校决定,学生并没有选择的自由。在调查的3所中学中,音乐选修模块中歌唱模块的学时达到了18学时,舞蹈模块的学时达到了18学时,选修课的课时符合课标的规定,合格率达到100%。

1.3 教学“软、硬件”设施现状调查在调查的三所中学音乐教材的选用上,均采用了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系列的标准教材,包括《音乐鉴赏》、《歌唱》和《音乐与舞蹈》三本。在调查的三所中学中,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有教案和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主要集中于对音乐的欣赏部分,要求对音乐的欣赏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时间,但对音乐理论的要求相对较低,仅要求教师捡重要的讲,教师在讲授音乐理论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大部分教师都能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前期的申报、教学期间的检查和期末教学结束后的汇报的教学督导秩序。但仅对音乐鉴赏模块有较丰富的评价的手段,对歌唱模块和舞蹈模块基本没有教学评估方式。旧设备而言,只有七中设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基本能够满足音乐课的教学要求。虽然3所学校均设有多媒体教室,音乐课专用的只有一所,大多数音乐欣赏课主要依靠便携式的带有CD播放功能的录音机,授课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个别的学校,音乐欣赏课程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听mp3。在调查的3所学校中,七中配置有钢琴、架子鼓、把竿等教学基本设备;十中配置有钢琴等乐器,但数量较少;十二中只配备了一架电子琴,音乐教学器材匮乏。在调查的3所学校中,音乐教师共有6名,平均每所中学拥有音乐教师2名,师生比为1:600。音乐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受过师范类教育的音乐老师共有5名,占音乐教师总数的83%,以青年教师居多。

2对农村学校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2.1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充实授课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学校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教材作品与中学生兴趣爱好的错位。其次,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浅薄。笔者建议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应当充分结合当地乡土文化,凸显地域特色,应该结合农村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删除教材中农村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歌曲和音乐,还可以多加入一些青少年歌曲和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舞蹈模块不妨将武术与舞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满足男同学对阳刚之美的要求,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掌握韵律与节奏的变化。

2.2 改革高考制度,改变对学生培养的评价标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正在发生变革,从1999年开始的扩招到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所进行的春季招生改革,再到2001年对高考时年龄的放开和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无不体现了高等教育制度的开放性。短期内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可能彻底实现普及化,高考仍然会成为千军万马竞争的“独木桥”。作为高考制度的必然产物,应试教育在我国依然根深蒂固,但突出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一定是高考制度发展的方向和归宿。笔者认为,观念的改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变观念,转换思想不再朝夕,所以强化音乐教育,应当在高考制度的改革进程中逐渐加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突出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要求,因势利导,促进中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全社会注视音乐教育,发展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育,最终落实音乐的素质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海冰.歌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转载于黄埔教育官网.

[2]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3]汪毓和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二版.

[4]金亚文主编.理解与实践高中音乐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5]王安国主编.音乐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上一篇:广告创意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CorelDraw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