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要讲究“三性”

时间:2022-05-12 05:09:32

作文评价要讲究“三性”

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质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眸过去,应试教育以“分数”看作文质量不可取,素质教育普遍采用“等级制”来定作文的“乾坤”,但无法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作文的质量。

那么,如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开启学生写作的智慧之门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评价渠道的开放性

翻看教师给学生写的作文评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观点正确、语句通顺、立意新颖或文不对题、结构混乱、详略不当”等,不一而足,叫人读后感到理性有余,活泼不足。这样的评语怎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相反,这种指责过多的评语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来写评语,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置“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三个栏目。一篇作文写完了,先由同学传阅,写上意见,然后由家长读,提出意见,最后老师批阅,写上带有一定综合性的意见。

在“教师评”一栏里,我这样写道:“通过和父母一起劳动,你终于理解了父母的辛劳,表现了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文中对母亲的描写比较生动,特别是劳动结束时,母亲说‘你真得长大了’,充满了母亲对你的满足感。从整体看,要是文章再描写细致一些,感想写少一点,会更好。”

传统的作文评价由老师一人完成,学生一看而丢,或不看而丢,老师的“叮嘱”等于白费,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能力何以长进?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评的方式,实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学生作文水平有高有低,但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劳动给予肯定的评价。多年来,我试着用多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既教其如何作文,又教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取得显著的效果。

1.谈心式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句名言: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多年来,在给学生的作文评价中,我一直采用第二人称,创设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师生的距离。

我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的自卑感特别强,对老师敬而远之。一次,他在《老师,我想对你说》一文中倾诉了对作文的害怕,希望老师不要歧视他。尽管文章很差,却是一名学生饱含希望的心声。我读了文章很受感动,提笔写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多么重情的孩子啊!你很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情,尽管你对作文有些胆怯,但你却把握了作文的真谛――我笔写我情。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老师一定非常喜欢你的!”

谈心式的评语,使教师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严肃古板的模样,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学生从作文评语中读到的不仅有对作文的评价,而且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2.疏导式

小学生的心似一块纯洁的水晶。当学生心中承载不应有的重负时,他往往需要老师的疏导。如在《我的家庭》一文中,有一位学生写到因父母经常吵架,对家没有了爱,只有厌恶。对这篇作文,我写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聪慧敏感的孩子,你也曾有一个快乐的家庭,可是当你的家庭出现不愉快时,你就不爱它了吗?用你的智慧和爱去召唤和睦幸福吧!”当作文与评语辗转交到父亲手里时,这位父亲专程到学校和我一起商量如何帮助孩子的办法。当笑容再次回到孩子脸上时,他的作文又充满了孩童的欢乐。

3.抒情式

如果说学生作文离不开情,那教师的评语更离不开情。当学生把作文当作向老师表露情感的舞台时,教师的评语就是对学生寄寓深情的天地。

在一篇《美丽的春天》作文后,我写道:“在你的笔下,春天是多么美啊!老师从中看到了湛蓝湛蓝的天空、嫩绿嫩绿的小草、伶俐可爱的燕子……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神奇。我多么想对春天说:春天啊!化腐朽为神奇的你,使学生的作文更优美!”

这样的评语,是学生作文在老师笔下的一种延伸,当学生看到自己作文能迸发出如此深情,他们心中的习作潜能也会再次迸发出来。

4.寄语式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断然不可一味高抬,有时也要一定程度的“棒喝”,但这种批评应是善意的、婉转的。

笑中的批评能寓教于乐。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时经常忘加标点,在评语中我这样写道:“当老师打开你的作文本时,总能听到一阵哭泣,原来是标点符号,因为你太不重视它们了。你想,当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那样轻视你的作文,你会哭泣吗?”学生从中读到批评而羞愧时,却一点也没有伤害他对作文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评价,何乐而不为?

把批评当作对学生的寄语,用希望的方式提出来,这样的评语更能让学生感到温情。在《美丽的春天》一文中,针对学生不善于用词,文章显得平平淡淡时,我写了如下的评语:“你对春天进行了细致观察,可春天是多么美的季节呀,老师真希望从你的文章中能感受到一个美丽而充满诗情的春天!”这样的评语,让学生从中领悟出老师的苦心。

评语不应拘泥于对作文本身的评价,而应蕴含教师的深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作文,不惧怕作文。当学生喜欢看评语时,他们往往是交上作文本就希望马上得到作文本,在品味评语的过程中期待下次作文。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惧怕写作的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经常看到有许多教师用“等级制”(优、良、合格、不合格)来评定学生的作文,可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团浆糊,作文“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无法清楚地认识,又何以发挥特长呢?“不合格”又表现在哪儿?学生又是一头雾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篇作文就应该用多个等级独立地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不但要评作前准备,而且要评作后修改;不但要看智力因素,而且要考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对作文的得失,一目了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注重对自身的纵向比较(即“实现自我学习”),而且淡化学生直接简单的横向比较。

例如:学生(1)完成时间:良 内容的真实具体:合格

想象力:优 书写:良

学生(2)完成时间:良 内容生动具体:优

语句通顺:良 书写:合格

从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标准的灵活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个性化及写作的兴趣。

综上所述,作文评价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隧道,是传达师生间、生生间圣洁无私至爱的平台。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激励学生上进,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发挥创造性、启迪灵性、促进发展的“催化剂”。

上一篇:小学作文教学指要 下一篇:浅议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