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新疆主导工业产业选择

时间:2022-05-12 03:14:45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新疆主导工业产业选择

【摘要】近年来新疆“三废”排放量上升趋势显著,工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日趋严重,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生态环境约束纳入到新疆主导工业产业选择框架中,确定了包括环境污染指数在内的5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依据综合基准系数排名选择了6个行业作为未来新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约束 主导工业产业 选择基准

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央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当前,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经济发展滞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工业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未能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合理选择与培育工业主导产业引领区域产业体系发展,是未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推动下,新疆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升。然而,新疆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量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进入新疆,使新疆的绿洲生态功能快速退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众所周知,新疆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承担着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新疆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着较强的生态环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新疆工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

新疆是我国干旱区分布的主体,其绿洲总面积13.57万km2,仅占新疆国土面积的8.22%,生态环境极其恶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新疆工业化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进入新疆,绿洲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将更为严峻。“生态足迹”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测量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方法,唐湘玲等(2012)对2008年新疆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得出当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4.2891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641hm2,人均赤字为2.725hm2,表明新疆经济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绝大多数的污染都来自于工业,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是造成当前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新疆工业化进程加快趋势同步,2001年以来,新疆的“三废”排放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三废”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68%、17.57%和20.88%,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比1990~2000年高出11.43%和14.56%,废水排放总量增长率基本持平。说明新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从工业内部来看,2011年,新疆工业规模较大(增加值占全区工业比重2%以上)的8个行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4个行业废水排放量所占比例累计为59.7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工业废气排放量所占比例累计为89.1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5个行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所占比例累计为72.68%,可见,新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行业,如果继续按照原有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因此,新疆在优化产业结构、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将生态环境约束纳入到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框架中,以实现新疆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生态环境约束下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主导产业的概念内涵是: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广泛的直接、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这一概念界定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规定了主导产业的两大内在功能:第一,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贡献;第二,自身增长很快,且能够通过关联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省区,在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基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确定如下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第一,筱原基准,包括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反映了产业的增长潜力;第二,赫希曼基准,即产业关联度基准,反映了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第三,比较优势系数基准,即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某一区域工业内部各行业的相对规模优势;第四,环境损耗基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的生态环境约束,以相对环境污染指数来衡量产业的相对污染状况。

生态环境约束下新疆主导工业产业选择基准测算

本文针对新疆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采用两位数分类行业(GB/T4754-2002),数据来自于2008~2012年各年份《新疆统计年鉴》以及《200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共35个工业行业。另外,鉴于目前新疆某些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很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甚微,因此,本文以行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1%以上作为初选标准,选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14个行业作为备选主导产业。

依据确定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新疆14个行业的各个基准值,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值较大,说明这些行业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的生产率上升率(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说明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率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5个行业的比较优势系数较大,说明这些行业具有较显著的相对优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4个行业的产业关联度较大,说明这些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性较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3个行业的环境污染指数较大,受环境的约束较强。

对于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比较优势系数、产业关联度、环境污染指数等5项基准指标的权重,本文选择主观赋权法中的专家评议法,选择了10位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专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相关经验对5项指标的权重分别打分,最后取其均值作为各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15.0%、14.5%、13.5%、19.0%和38.0%。在此基础上,得出14个主导产业备选行业的综合基准系数的排序(见表1)。

表1 新疆主要工业行业的综合基准系数及排名

当前,新疆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约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本文在依据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方法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入了“环境损耗基准”,将生态环境约束纳入到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框架中。依据新疆主要工业行业的综合基准系数及排名情况,新疆应选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6个行业作为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结果与目前新疆自治区政府确立的六大主导产业相比,不包括环境污染指数较高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生产率上升率、比较优势系数、产业关联度3项指标均较低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加入了需求收入弹性大而环境污染指数小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3个行业,这种选择结果更符合新疆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更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对于新疆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分别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和兵团社科基金项目“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兵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RCSX200805,12YB04)

责编/王坤娜

上一篇:马克思政治哲学视野中的个人自由与共同体建设 下一篇: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产业承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