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经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5-12 08:55:21

高校财经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实施分级教学和分类组合教学,推广双语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财经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财经、分级教学、分类组合教学、双语教学、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6-0030-04

信息技术和外语被比作在21世纪天空翱翔的一对翅膀。很多毕业生反映,在求职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外语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专业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must-have(必要)。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高等学校教育阶段是他们信息技术素质培养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高校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与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每个专业的学生从总体上来说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而且因为培养方向的不同,各专业对毕业生信息技术素质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特点与要求的差异决定了各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培养的方法与过程有所不同。

对于高校财经类学生来说,其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重视、增加投入

1 充分重视财经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财经类大学生毕业以后多半从事会计、审计、银行、税务、投资、保险等各类经济活动。不论在哪一类经济活动中,信息技术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电算会计、网上审计、ERP、网络银行、移动商务……这些不胜枚举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都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的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银行家等各经济部门中的重要角色必须拥有比常人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高的信息技术技能。

从财经类的科研来看,国内学术界已经逐渐脱离过去那种几乎完全是定性的研究方式,而越来越多地重视定量的研究,基于数学、统计学等方法构建模型,采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国际上,新的研究方法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量算法不断应用到经济研究当中。对于财经类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不仅是日后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必需技能,也是继续深造,从事与经济相关学科研究的必要基础。

所以,必须充分重视财经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应该把该素质当做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与本专业的相关学科相结合,使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2 增加软硬件设备的投入,满足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有些人看来与理工科联系紧密,因此,理工科学生相对来说拥有更多的软硬件设备。但是,基于前段分析,现代的财经工作与研究都需要基于信息技术完成,所以相关的配套软硬件设施需求也相当高。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中,财经类学生不仅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时可以在人手一套设备的机房上课,而且课下可以自由出入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管理完善的计算中心,随时使用需要的软硬件资源。

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增加,然而很多地方仍然无法无限制地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求知欲望。因此,增加设备投入、扩建机房、完善网络是满足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硬件基础。

另外,软件系统也是目前比较欠缺的一个部分。这主要是指除了操作系统和一般的应用系统之外的财经类应用软件,比如说经济分析软件、会计软件、银行系统、ERP系统等等。这类系统一般价格昂贵,购置成本比较高,但又是财经类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学习欧美国家的做法,与相关的系统开发厂商合作,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得到。当然,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 实施分级教学与分类组合教学

1 原因

财经类诸多专业中有的专业招收文科生,有的专业招收理科生,有的专业则是文理兼收,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者,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差很大,其个性差异也很明显。这些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特别是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反应出来。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来说,其信息技术基础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已经使用计算机多年,对一般的应用相当精通,有的则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一片空白。这些基础不同的学生强制地编入同一个班,使用相同的教材和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显然是不合适的。采用分级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不同的学生,出于兴趣的差异、专业的差别和对未来规划的不同,他们对信息技术不同方面感兴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许只对电算会计和ERP感兴趣,但是如果他希望日后从事投资分析,也许还会对SPSS感兴趣,如果他对实业投资有兴趣,说不定还希望了解一些GIS的知识。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广泛,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分支。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其知识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差异需求,需要在提供不同专业的基本课程组合之外,额外提供大量丰富的可选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组合。

2 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是将相互之间有一定逻辑联系的课程内容按照其内聚程度、难易水平和所需教学时数等各方面特征划分为若干等级,将基础不同的学生置于相应等级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适用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其关键在于分级体系的确定与分级教学的实施。

一般可以将信息技术基础分为二至四个等级,既可以按照基础、提高的方式划分,也可以按照基础、应用、提高的方式划分,还可以参照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层次进行相应的级别设置。不同级别之间应该是依赖关系,即高一级别应该建立在低一级别的基础之上。为了满足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可以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上设立可选修级别,新生进校以后首先参加分级考试。考试的内容可以根据所划分级别的不同内容设定。根据学生相应的考试成绩决定相应的级别。

分级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分级授课与分级实验。学生的级别设定以后,可以选择免修比该级别低的课程,直接参与相应级别的学习。分级教学不是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而是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途径,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也必须设置相应的免修、必修和重修政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3 分类组合教学

分类组合教学是将逻辑上联系不太紧密的一些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适用于与财经类各专业方向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学。

与财经类各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有很多,大多数信息技术都可以应用到经济领域。目前给财经类学生开设的与其专业方向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电算会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等,它们相互之间依赖性不是很大,可以平行开设。这些课程可以各自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供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将若干个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课程。这些平行的内容不论是以独立的课程形式出现,还是以课程内单元的形式出现,都应该根据不同的财经专业方向有所区分。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专业来说,其中的某些部分是必修的,该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并且达到教学要求,而其余的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自由选择,组合学习。

对于平行开设的课程,学生在自主选择和学习的时候,不存在组织协调的问题。但是对于组合开设的若干单元,必须协调好相互的授课和实习时间,以便学生自由选修。同时,还必须协调好考试或考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学习评价。

显然,组织分级教学与分类组合教学充分重视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信息技术素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充分满足不同学生实际的信息技术学习需要,才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

三 提倡双语教学

1 英语在财经专业和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财经类专业应该大力提倡使用双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来讲授信息技术,其原因与该专业的特点和信息技术本身有密切的关系。

信息技术最早产生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英语影响的程度最深。目前,几乎所有重要的信息技术资料最先都是用英语写成,然后才有可能翻译成别的语言。大多数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系统,最先的语言版本多半为英文版。在信息技术领域举足轻重的杂志,几乎全部是英文的。重要的信息技术国际会议,不论在哪一个国家召开,不论该国的官方语言是什么,会议所使用的正式语言多为英语。重要的国际信息技术协会或者组织,所使用的语言也是英语。即使在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里,即使很注重推广本国的语言文化,在信息技术领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国际交流也大量使用英语。

从财经类专业的特点来看,这些专业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制定以来,特别是成功加入WTO以来,我国越来越融入全球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国际化的经营视野,必然要求使用国际化的交流手段――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掌握的工具。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在财经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直接、更快捷地获取最新的资料,而且方便他们进行国际交流,更为以后本专业的国际化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双语教学的界定和种类

双语教学是指除母语之外使用另外一种语言进行非语言类的教学活动[1]。进行外语教学时,一定会使用到该种外语,但这不属于双语教学的范畴。所以,经济英语、外贸德语、计算机专业外语等课程在授课时虽然使用了非母语的其他语言,但不能算做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非语言类的专业知识[2]。目前信息技术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外语大多为英语。按照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英语的程度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课件、考试、授课语言使用汉语;

B.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课件使用英语制作,考试和授课语言以汉语为主;

C.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课件使用英语制作,考试使用英语卷面(可以允许学生使用汉语答题),授课语言以汉语为主;

D.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课件使用英语制作,考试使用英语卷面(要求学生使用英语答题),授课语言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双语教学,语言只是桥梁与手段,绝非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地得到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双语教学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目前,国内很多家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大量影印版的国外信息技术教材。相当多的这类教材都挑选得很不错,而且从时间上来看,出版跟进的速度很快,基本上可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

互联网上也有相当多的资源可供学生学习使用,很多资源比书籍更新更快。在从事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所需要的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 重视师资建设

1 严格审核教师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财经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宽的知识面、复合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外语功底。具体来说,除了必须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能够自如掌握课堂等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应该精通信息技术,并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熟谙一门以上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深入了解与所授课程相关的财经专业知识,如果能够具备相应的从业经验则更为理想。

信息技术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发展极其迅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够持续学习,就马上会落伍,其结果就是贻害学生。有的教师到现在还在课堂上给学生满堂灌输DOS命令,这样不仅不能教给学生更新、更实用的知识,而且会浪费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直接、快速、尽早地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较好的外语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特别是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外语都不过关,对学生将是极大的伤害。试想如果满堂都是错误的发音、错误的词句、词不达意的表述,学生怎么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对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严格考查,严防滥竽充数。可以设立双语教学教师的资格审查制度,制定严格、客观的资格条件,比如PETS-5考试合格以上并且口语达到5分,或者IELTS总分7分以上且口语7分以上。只有严格地审查教师资格,才能够保障教学质量,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负责。

财经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财经知识,才能够顺利讲授与财经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试想如果连期权和期指都分不清楚,怎么能够带领学生设计外汇交易平台;如果连借方和贷方都没有概念,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会计系统的系统设计。所以,财经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跨专业的知识结构,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 努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财经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除了大力引进符合条件的人才外,还应该着眼于现有的教师资源,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陈旧化很快。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知识更新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任务。给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迅速接触到前沿科技,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则是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要责任。

扩大国际化视野,广泛参与国际交流,提升外语水平,提高使用外语直接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则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另一重要任务。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让这些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国际学术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从时间、财力和工作安排上给与相应的便利。

此外,还应该鼓励财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和钻研相关的财经知识,构造多元知识结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相关教师参与有关的实务,便于他们在实务运作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专业,并且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相关财经专业有机地融合,不仅利于日后的教学,而且为交叉学科的科研创造条件。

五、结语

财经类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要考虑到教学方法、教材、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各方面因素。这显然不可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努力,才能够创造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和谐教学环境[3],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

参考文献:

[1] 申蔚.引入双语教学,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93-96.

[2] 李润辉.关于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8(2),2006,(4):87-88.

[3] 盛明兰.建构主义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88-89.

作者简介:

叶焕倬,男,1968年8月生,博士,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国际商务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科研教授

联系方式:

E-mail: ,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口区汉西北路汉西一村39号702室(邮政编码:430034)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下一篇:教育系统模型与过程模型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