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场引进劳动力配置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12 03:50:50

新疆兵团农场引进劳动力配置问题研究

【摘要】新疆兵团是一个特殊组织,兵团农场劳动力引进和配置有着特定的背景,在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时,兵团农场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因而,对引进的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立足兵团实际,探索适合兵团农场的劳动力配置模式,提高兵团农场劳动力配置巩固率,满足兵团农场屯垦戍边所需劳动力。

【关键词】新疆兵团 农场劳动力 劳动力配置 配置模式

新疆兵团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农场是兵团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层组织,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农场劳动力是影响兵团屯垦戍边使命顺利执行的关键因素,能否建设好一支在数量层次、质量层次、结构层次都相对完善的职工队伍系统,将直接影响兵团在保卫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一、兵团农场劳动力配置模式的理论分析

如下图所示,给出以下假定:

①平面直角坐标BOA代表市场配置,BO1A代表计划配置。

②平面BOAO1的面积代表兵团农场新引进劳动力的配置空间,记为M;曲线BA代表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边界。

③C代表市场配置空间,D代表计划配置空间,且C≠D,则有C+D=M。

1、计划配置模式

当C=0时,则D=M,为完全计划配置模式,该模式的配置主体是兵、师、团,它们在农场引进劳动力的安置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计划配置模式的基本目标是整体效益最大化,即为一定时期内所有劳动力产生的最大效益。

2、市场配置模式

当D=0时,则C=M,为完全市场配置模式,此模式的配置主体是农场用人单位和新引进劳动力,他们在市场配置方式中居于主导地位。用人单位进行劳动力配置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劳动力在市场配置中的基本目标是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最大化。

二、兵团农场劳动力配置模式的选择

从兵团农场引进劳动力的方式、兵团农场的功能作用和兵团农场三次产业劳动力的状况三个视角出发,可以构建以下新引进劳动力的配置模式。

1、分类配置

兵团农场采用政府组织移民方式引进的劳动力占比重为37.68%,这部分劳动力在安置时适宜采用计划配置模式,以土地为主线,实行分散安置为主,相对集中,对口安置的方式。

调研数据表明,兵团农场采用自发流入、单位组织招工和落户打工者三种方式引进的劳动力占比重分别为24.14%、12.64%和23.37%,这三种方式引进的劳动力宜采用市场配置模式,实行分散安置为主,按照农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行配置。首先对来到兵团的劳动力进行面试、培训、考核,然后根据劳动者的特长、个人意愿和考核成绩,结合农场单位实际和规划确定其工作岗位,决定试用期限。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由单位与其建立劳动关系,单位劳资部门及时办理录用手续,签订用工合同,建立档案,纳入劳动力管理体系。

2、区域配置

兵团下辖14个生产建设师,175个农牧团场,其中有58个边境农场,占农牧团场总数的33.10%,历史赋予它们守卫国土的使命更加艰巨。为满足边境农场的劳动力需求,边境农场劳动力配置应实行计划配置,由兵团统一领导,团为基础,强化准军事化管理体制,实行劳武结合,屯垦与戍边相结合。依据兵团制定的劳动力配置计划,按一定比例把引进的劳动力分配到边境农场各单位。引进劳动力安置稳妥后,各单位需统一组织对新职工进行军事培训和岗位职业培训,培训以学军为主,兼学政治、文化和生产技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团维护稳定的任务更重了,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戍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新疆境内的安定团结,防范、震慑和打击“”,为新疆经济发展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在“”活动猖獗的团场和城镇,劳动力配置应采用计划配置。对新开垦耕地建立的农场,其劳动力配置亦应采取计划配置模式。

兵团的腹心农场、生产条件好的农场,其主要职能是经济建设,这些农场的劳动力配置应主要采取市场配置。具体来说,四座城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各团场,南疆经济带的部分团场(生产条件好的团场,尤其是31个南疆建设小城镇的团场)。须对新配置劳动力的工作业务表现进行定期评判,实行能上能下制度,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能者提拔、晋升,劣者降职或者下岗,不断培养劳动力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环境需要。

3、产业配置

目前兵团农场引进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高素质劳动力极其匮乏,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动力占4.5%,小学占19.5%,初中占56.6%,高中占11.3%,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占2.10%。兵团农场农业劳动力配置方式应运用“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模式,对引进的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的劳动力,比较适合安置在农业一线生产,因为他们经过农业技能培训,基本上能够掌握兵团的农业生产技术。由各团场根据连队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制定计划,向所属师局递交申报计划,师局根据各个团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向下级团场分配劳动力指标,各团场再向连队分配农业劳动力。尤其是兵团农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岗位,需要精通技术的劳动力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所需的这类劳动力通过计划型配置仍是有效途径。

兵团农场二、三产业现有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急需高素质人才队伍,而高素质人才的获取和配置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做到“任人唯贤”。因此,兵团农场新引进劳动力在二、三产业的配置应采用“市场为主,计划为辅”模式,因为市场可以决定新引进劳动力资源如何利用和配置,可以决定新引进劳动力的价格。

三、提高兵团农场劳动力配置巩固率的几点思考

兵团农场引进劳动力配置与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为提高劳动力配置巩固率,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做好组织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新职工安置工作机构

新职工安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明确“中央专项”任务的指导方针,加强建设项目和“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新职工安置工作机构,由主管领导负责,建立劳动力配置工作的监督、检查机构,做好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实事求是地宣传兵团农场的基本情况、现有优势、发展前景和困难。并根据各农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层次、复合式的劳动力配置模式,切实做好新职工的安置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内的培训工作,提高新职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产技术能力。

2、政策鼓励,自愿选择

完善留人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劳动力配置政策,做到政策留人、感情留人、服务留人、事业留人。在市场配置模式中,积极进行用人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和尝试各种用人的新思路、新方法,做到“任人唯贤”,“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积极开展竞争上岗,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合理配置,提高效率

依据劳动力引进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配置,根据兵团农场功能作用的不同进行区域配置、产业配置,有序开展农场引进劳动力配置工作,减少农场管理成本,提高农场工作组织效率,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劳动力资源与兵团农场的物质资源以最佳方式相结合,为兵团农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随着团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就业市场化成为必然。因此劳动力配置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工单位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团场在用工行为上绝不能“以包代管”,放任自流或随意与劳动力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同时农场要理顺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相关政策向务农一线倾斜,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力流动行为,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5、实施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农场劳动力安置效果

首先,对于新引进劳动力安置工作较好的师局、团场和连队,应给予表扬、奖励;对于劳动力安置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单位,视问题轻重程度进行批评或处罚。其次,纪检、监察和劳资部门要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对各安置单位和新职工进行劳动监察,并根据《劳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对违法行为和违反条例的单位进行处罚。

(注: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兵团农场劳动力引进机制与配置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5XJY020)

【参考文献】

[1] 刘纯阳:农村人力资源配置问题探析[J],调研世界,2003.5。

[2] 《兵团文件-兵团各师局新职工安置办法》。

[3] 马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几个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3.4。

[4] 李万明等著:兵团边境农场戍边使命与反贫困战略协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加强制度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 下一篇:基金热销背后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