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

时间:2022-05-26 03:36:01

探析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

【摘要】 阐述了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描述了加快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质意义,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新疆

一、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

新疆是农村地区人多地少,尤其南疆地区更为突出。2008年,南疆四地州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2.2万人次,劳务创收达到5.6亿元以上,实现农牧民每日人均劳务增收26元。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劳务收入不到150元,比全国平均少近80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为7.6%,全国的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34%。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于新疆本地,难于转移。

二、加快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收入是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相对于非农产业来说,传统农业具有比较收益低,产出时间长,收获具有季节性,收入增长缓慢的特点,非农产业正好弥补了这些缺陷。

2.有利于加快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之一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要降到30%以下(国际标准应降到20%)。当前新疆就业结果表现为,一产就业比重高,二,三产就业比重低。根据预测到2020年新疆第一产就业人数比重要降低到35%左右,二,三产就业比重要增加到65%左右。只有加快劳动力转移,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三、影响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1.少数民族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民参与市场的程度,进而影响农民兼业转移或专业转移。新疆全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占7.24%,小学程度的占42.84%,初中程度的占40.81%,高中程度的占6.62%,中专及以上程度的占2.5%。以上数据显示:当前新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还相当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占一半以上。

2.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劳动力的转移。少数民族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本民族语言,这样限制并减少了与当地汉族居民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语言方面的差异带来交流的困难,造成彼此的距离和隔阂,有时因语言不同还可能造成交流双方之间的误解;在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增加族群之间的文化隔阂,影响移民与本地族群成员的日常交往和合作。

3.社会上对少数民族的一些偏见制约少数民族劳动力的转移。一些用工单位,以语言、习惯不便为由不愿招收少数民族群众,导致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生存压力加大,经济收入受影响。

4.自然地理环境所带来的交通不畅制约了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疆地广人稀,城市少,且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相对较远,除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外,其他地区的城市都散布在广大的地域中,从乌鲁木齐到疆内其他城市远的达1500公里。新疆与内地省区,距离长、交通不便,外出转移比疆内转移成本高出许多,所以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在疆内就业。

四、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1.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农民的多方面培训,以转变其思想观念。对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劳动技能、汉语会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可获得补贴和奖金,为回乡创业的外出劳动力在贷款、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便利。

2.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保护。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城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转移人口的登记和管理。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除了重视舆论宣传导向外,还应重点规范清真饮食和清真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3.加快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一是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财政资金。二是加快大中城市结构优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三是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民向小城镇集聚。

4.做好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工作。通过宣传激发农民群众走出家门,到全疆各地、全国、国外打工、经商、创业的积极性。新疆各级政府应积极研究和扩大与内地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走向国外。由此把农村小生产与国际国内大市场连接起来,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季节性转移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余晓明,苏力坦.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新疆统计.2005(6)

[2]阿布都外力,依米提.制约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分析及其对策.2006(5)

上一篇:我国知识型员工及其激励因素研究述评 下一篇: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