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及策略

时间:2022-05-11 03:13:37

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及策略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都选择只养一个孩子,形成了独生子女众星捧月般的地位。然而,这种一家人养一个孩子的情况却给孩子带来了身体健康的问题。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健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设置的体育课便肩负着更大的任务,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的体育行为和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老师来说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目标;策略

小学阶段,若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首选一定是体育课。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体育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儿的,跑跑跳跳顺便就把身体锻炼了,因此,很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连基本的准备活动都不会做,有的运动后大量饮水,不知道控制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这些都是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且不利于健康体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以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为目标,针对目前小学体育的实际情况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必要性

1.小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低

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的项目主要以一些基本的体育项目为主,例如,跑步、跳远等。很多学校呈现出的报告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标,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体育测试的形式化使得这一测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学生和家长对这一测试有轻视心理,这导致学校和老师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真实身体素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造成了体育课在所有课程中的尴尬地位,最后损害的却是学生的身体健康。

2.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项目的热爱

由于家长们工作繁忙,造成了家庭运动的缺失,许多学生便将热情转移至学校的体育课上,希望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可以和同学一起运动。而学校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些集体运动项目,例如拔河、跳绳比赛,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有助于形成一个健康团结的班集体,进一步说明了推行健康体育的重要性。

3.课业负担重,体育课活动时间少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拥有的体育课时间也开始慢慢变少。从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一年级到三年级体育课开展得比较好,学生除了课程安排的体育课还开展了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三年级到五年级的体育课就没那么乐观了,而六年级的体育课则出现了大量被挤占的情况。这说明年级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轻,相对而言会有更多的体育活动时间。就其原因来讲,不过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此形成了“重智轻体”的现象,造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身体肥胖、近视已经成为小学生典型的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目前,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在大部分地区都还只是一个形式,这就造成了从学校到家长都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吃饱穿暖不生病身体就一定好,且不说健康是否只关乎身体,仅就身体这个层面来说,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老师及家长都应该树立一个健康的体育观念。例如,学校偶尔可以组织一场全校范围的体育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趁机向家长宣传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

2.体育课程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体育课的设置应力求在“健康”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丰富,包括小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可以对小学w育增加一些主题模块,像“舞蹈”“游戏与体育”“体操”“安全演练角色扮演”等,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兴趣组织开展,让学生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也能够独立、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同时帮助他们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有助于学生今后独立人格的形成。

3.重视小学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重智轻体”是目前健康体育存在的根本问题,这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学科的性质,将体育课当作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并将其他基础学科融入体育来解决这一根本矛盾。例如,有的学校运动会可以进一步扩展为综合运动会,从竞技模式向展示模式转变,在单纯的体育活动中加入文字游戏以及数字游戏,同时体育课应有的课时也绝不能被其他学科挤占。

随着当前学校教育的不断变革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为了适应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需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丰富、具体,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1]郑家鲲.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与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

[2]缪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J].体育科研,2014(1).

上一篇: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论文存在的弊端 下一篇:有效创设情境五法,提高词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