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

时间:2022-05-11 11:45:42

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

摘要: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反之,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正确的提问,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要研究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性质、形成和涉及到的范围和相互间的关系,努力去把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减少提问的盲目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提问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链——课堂提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进行双向的交流。课堂提问关键在于“问什么”、“怎样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要精选,角度要新颖,能使学生自我读书中获取知识,炼就能力,学会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

知识有难易之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层次地提问,使学生加快理解,巩固深化。有层次地提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外延拓展,提问趋于生活化。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挂钩。贴近生活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信用卡》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信用卡吗?它是什么样的?你们用过信用卡吗?又是怎样使用的呢?”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跳了出来,学生通过回忆或倾听回答,可以产生对信用卡的初步认识。这一“跳跃”比单纯的概念解释更能抓住孩子的心,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要重视“题眼”点拨,提问进一步深入。教学中,有时学生回答问题后,认为已找到正确答案,思维活动会渐渐平静下来。此时,教师继续提出相关问题,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掷下一颗石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将学生思维推向深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鸟岛》一课时,先让学生读课文,说说鸟岛是哪一个岛,然后又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岛是四面环水的一块陆地,那么它有哪些地理特点呢?这种特点和鸟类的生活、繁殖有关系吗?”这一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位教师问得真好,能让学生从更深的角度挖掘出“鸟岛”中“岛”的深层意义。

二、课堂提问注意巧设悬念,提问要重“趣”。

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在“迷宫”里亮起指路明灯,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例如我在进行《三顾茅庐》的教学时,有些女孩子说自己不喜欢这篇课文,不喜欢历史。我纳闷:这么有意思的历史怎么就不感兴趣呢?我还偏不信这个邪,力图在这堂课上让她们深深喜欢上《三国演义》。这堂课按照普通情况下教学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分析内容感知人物刻画手法。为了加上那个情感目标,我把它分解为了两堂课,为的是能在教学中穿插相应的故事,用故事、悬念去调动情趣,去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一开始,我带着大家一起把课题补充了一下,明确了两位主人公:刘备和诸葛亮。先交流了对诸葛亮的了解,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个奇才,然后让他们到文中去找哪些语句中反映出诸葛亮是个奇才。同学们找到了许多处,我把它们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两类。我还特地引到了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文中有一段卧龙冈的景色描写。在孩子们读过之后,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这里的景色,我采用了范读,让他们闭上眼睛,边听我读,边想象卧龙冈的环境,充分感受后,说说对这个环境的印象,议一议什么样的人会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拿其他各类人的品味作了比较,看出诸葛亮是个高士、雅士。于是我讲到了诸葛亮这样一个人才,和当时的大军阀刘表又攀上了亲戚,为什么就不去投靠刘表呢?而刘表为什么又不去邀请诸葛亮呢?恰到此时,铃声响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后,我观察发现,学生们回家看《三国演义》的多了,课间议论三国的也多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探究的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

1、欲擒故纵法。

这一提问方式要求抓住句子特点和学生的反向思维设计提问,以诱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一句时,我们就可运用这一提问方式。课堂上,我对学生说:“对这句话,老师有疑问。狍子跑得那么快,用棒子能打到吗?难道捉鱼竟可以用瓢舀吗?野鸡又怎么可能飞到饭锅里呢?老师认为这句话写得不真实,大家同意老师的这种看法吗?”这一提问,马上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渲染气氛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抓住最佳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然地思考问题,并轻松地回答问题。例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后,我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士兵和表演了士兵恐吓的过程。学生不仅加了旁白,还着重表现了士兵的丑态和泰然自若的神情。这时,我又趁学生余兴未尽提出了问题:“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品质?”这两个问题就像一块吸铁石,使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都靠向了问题。

3、.对比引入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文中重点词语逐层提问,循序渐进。例如,《珍珠泉》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嘟噜——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理解此句时,我们就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将句中的修饰成分去掉,然后与原句对比,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哪句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这样对比提问,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 下一篇: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