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医德的对策性思考

时间:2022-05-10 09:45:14

弘扬中国传统医德的对策性思考

摘 要: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中国医德发展,是当前我国医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作出了对策性的思考: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加强医德教育;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健全医德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完善法律约束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设立医院伦理委员会。

关键词:弘扬;中国传统医德;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1-0107-03

Thinking Strategie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WEI Jinjing

(Dep of Social Science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Liaoning,China)

Abstract: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ethic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edical ethics.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response to this thinking: Adhere to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principle; strengthe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deepen reform of the medical system,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of medical ethics; establish appropriate social mechanisms; improve the legally binding mechanisms and democratic monitoring mechanism; establish the hospital ethics committee.

Key words: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countermeasures

中国传统医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史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家不仅发展了中国的医学,而且创立了独特的、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欢迎的医德体系,形成了中国医学独特的医德传统。在当代医德建设中,中国传统医德是十分重要的资源,进行中国传统医德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世纪之初,医疗卫生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医学和医学道德面临着许多理论上和现实上的难题,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道德紊乱和滑坡现象。中国传统医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我国的医德建设由于受到经济转机、社会转型的冲击和影响,使原有的医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处于震荡、调适和重构的阵痛之中。当前医德医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中国医德发展,就成为当前我国医德建设的一个难度极高而又极端严肃的课题。这一课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防病治病方法的重大突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促进医德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况且,医学道德不是孤立的,它受社会伦理生活的影响,它出现的问题,它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都和社会伦理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在这里,本文只对解决这一课题的思路作些对策性的思考。

1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中国医德发展,首先要批判继承我国传统医德中有价值的东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对待传统,必须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正确对待传统,就能够发挥和发扬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优秀成果,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对于中国传统医德有很强的认同感。中国传统医德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充分挖屈传统医德思想还是很有意义的。正如1988年10月17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宣言》指出的:“我们的医务人员是《大医精诚》等祖国优良传统医德的继承者,永远不忘‘人命至重,贵如千金’,‘医乃仁术’,‘一心赴救’的古训。”所以,中国医德的建设和发展要在传统医德的根基上进行,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的医德理论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应把这些精华大胆吸收到我们的医德理论体系中来。如:(1)以功利论为特征的人道主义观点。这是近现代西方医德理论的核心,它强调要考虑广大社会人群的健康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医务人员要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情感,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并在此基础上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2)人权论。其基础是价值论。它强调人的权利和尊严,其中包括病人的权利和医务人员的权利。(3)公益论。其本质也是价值论。它从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出发,主张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以公正态度对病人的责任同对他人、社会和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建立在义务论、美德沦、功利论、人权论、公益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当代卫生事业伦理决策的一些指导原则,对我们也很有借鉴意义,如生命价值原则、行善原则、公正原则、自主性原则、不伤害原则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德建设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吸收中西方古今医德思想、综合创新。正如《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宣言》指出的:“我们坚持集中外传统与现代医学伦理之优,走交流、吸收、扬弃、融会之路。”新的医德理论既要强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强化顾全大局意识,也要尊重劳动价值讲效益,在市场经济对医德建设的正负效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效应,克服和减少负面效应,在市场经济与医德建设的一致性和矛盾的关系中找准结合点,求得发展。

2 加强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首先要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同志曾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医德教育必须溶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医务工作者。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医务人员的精神支柱。不断更新服务,确立现代服务新理念,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加强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弘扬古代医家的优秀医德。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医德,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置于一旁。第一,弘扬中国传统医德的精华――“医乃仁术”,开展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第二,弘扬古代医家的活学品德,抓好学风教育;第三,弘扬古代医家清廉正直的医德品质,抓好廉洁自律教育;第四,弘扬古代医家尊重同道的医德传统,抓好合作精神教育;第五,弘扬古代医家文雅端庄的医德作风,开展文明修养教育。

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医学的人文性是医学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几十年来,我们在医学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用尽了无数的资源,培养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生。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医学的人文教育太失落了,太少了,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年轻医生,忘记了医学的宗旨是为了病人,不了解他们自己肩上的责任。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弥补现代医学的实用技术教育之不足,成为进行医德教育的一个新思路。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无不具有丰厚的医学人文修养。古人说“医出于儒”就是很好的佐证。

医学的人文性是医学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做什么、怎么做是医学本身所固有的要求,如果这种内在的规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再辅以社会的认同和赞许,良好的医德就不难建立起来。几十年来,我们在医学技术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用尽了无数的资源,培养了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生。但是相对而言,我们医学的人文教育太失落了,太少了,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年轻医生,忘记了医学的宗旨是为了病人,不了解他们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不清楚,医生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富有,不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弥补现代医学的实用技术教育之不足,成为进行医德教育的一个新思路。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无不具有丰厚的医学人文修养。古人说“医出于儒”就是很好的佐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时刻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选择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比较方面更具有鉴别力。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固然离不开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但同样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浇灌。只有把思想教育的引导和文化的情感激发潜移默化地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塑造优秀医护人员的有效途径。

3 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健全医德管理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医药市场是客观存在的。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就是优胜劣汰,医院要生存、求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取得社会公认的信誉。这就必须使全体医务人员明确:医院参与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我国现行医药卫生体制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巨大挑战,不足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必须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今年年初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文件对于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件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改革理念。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也是这次医改内容的核心。

文件还突出强调了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改革原则。一方面从维护广大群众健康权益出发,提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力争形成高效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多元办医格局,促进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笔者相信随着新医改方案的逐步落实,我国的医德医风建设会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4 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

我们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医学实践当然要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用经济的手段来运作医学实践,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医院的“见死不救”一直是制约医德建设的瓶颈问题。医院也有难言之隐,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医疗欠费。解决“医乃仁术”的职业信仰与“见死不救”的矛盾冲突,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如对交通事故病人医疗费用拖欠的老大难问题,就可以采取交警与医院协作的方法来解决,医院及时救治交警送来的病人,交警则帮助医院落实医疗费用;为了解决大量涌入城市的外来民工就医难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作出外来民工使用必须参加医疗保险的规定;建立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出资和社会集团资助的社会急救基金以补偿医院急救中的部分医疗费用缺口;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人人参与的、对贫困者政策倾斜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缓解医院救诊病人中发生的道德与利益相背离的状况,促进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

5 完善法律约束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5.1 加快医德法律化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立法,使医德医风制度化、法律化,从而扭转医德医风滑波现象,也是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国内外医德建设的经验表明,制度化、法律化是转型时期医德建设的法律保障和有效途径。医德法律化的过程既是医德转变为法律(主要是卫生法)的过程,又是医德实现的过程。过去,我们在讨论医德建设时,往往就医德谈医德,忽视了医德的外部约束,忽视了医疗卫生法律的作用,导致了转型期医德失范和医德滑坡。因此,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必须注重道德法律化,将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为社会所必需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只有运用国家强制力,才能保证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不致失范和越轨,即使发生了越轨,也可以通过法律加以打击,弥补并预防再犯,同时也教育和促使社会成员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所以,医德法律化作为加强“硬”件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是社会转型时期医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在,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立法机关也制定了不少维护医疗职业道德方面的法律,从1987年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后,《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继出台,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开始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对促进医德医风步入良性循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卫生立法从整体上看还很不完善,法律冲突、法律空白还比较严重,尤其是统一的卫生基本法尚未出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当前医疗职业道德滑坡的一个客观原因。因此,我们要加快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用法律法规、原则及立法精神进行医疗卫生领域的管理,规范医疗卫生领域的各项工作,规范医疗卫生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行为。

5.2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医务人员的职业权利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赋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医疗权利的实现。但是这种权利如果失去民主监督也有可能导致权利的滥用和滋生权利腐败。因此,在与医德建设有关的制度的构建中,一定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可监督性,这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院内、院外民主监督机制。可以采取下面一系列监督措施,如每月召开一次病人座谈会,听取病人对治疗服务态度的意见;为每位住院病人发一份意见卡,出院时或出院后交、寄医德办公室;设立专门举报电话、信箱,病人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电话或信及时反映到医德医风办公室;聘请物价、计量、卫生、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同志担任监督员,加强监督和新闻曝光等。这样使信息渠道畅通,监督面不断扩大。

6 设立医院伦理委员会

医学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医学道德难题,中国传统医德面临的种种困惑,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们的新旧价值观念或者现有道德规范的两难选择。我们很难凭借简单的道德直觉,就作出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断。为此,需要设立专业的组织,对医德难题加以研究、提供咨询、进行教育,协调医患关系,维护各方的正当利益,从全新的角度加强和督促医德医风建设。医院伦理委员会就是这样的组织。

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家有国家(或总统)医学伦理委员会,医院有医院伦理委员会,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据调查,美国在1989年大约有6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伦理委员会,而且专业性伦理委员会也开始出现,如胎儿和新生儿医学伦理评审委员会等。到现在为止,美国几乎每个医院都成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会的决策人员是医生,其他组成人员有护士,伦理学家、律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神职人员等。医院内的伦理值班已成常规。国际上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定位是咨询组织,它不是权力部门,但它是有权威的组织;它不是决策部门,但它是影响决策的组织。

医院伦理委员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京津沪一些医院相继建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我国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界定是:医院伦理委员会是在医院党委领导下的关于医学道德咨询、监督和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组织。现在,我国医院中伦理组织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纠风办,属行政组织;二是医风监督员,建立医德档案,属群众组织;三是医院伦理委员会,属专家咨询组织。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一般由医院的主要领导、医学专家和专职管理人员组成。在具体工作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党委和行政色彩过于浓重。目前,需要大声疾呼的是:要增加委员会工作的实用性,切忌使医院伦理委员会成为虚设机构或纯粹的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其准则制定、政策贯彻及研究、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和监督指导功能。

在发达国家的医院几乎100%成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今天,我国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应尽快成立并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实践和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经验,促进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发展。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包括:医生、护士、伦理学家、心理学家、律师、国家公务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甚至社区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使医院伦理委员会成为医院与社会的现实的结合。成员中的医生能在科学性上把关;伦理学家则可能摆脱医生自觉不自觉地从医务人员的角度

思考问题的弊端,从伦理学理论和原则出发,相对是个中立的视角;法律工作者可协助对医学伦理学问题和法律问题之间的界限进行把握,而且对法律的遵守本身也是道德的一个要求;社会工作者相对来说能代表患者的利益。这样,医院伦理委员会可以看成利益相对平衡的群体,对伦理问题的解决或建议可能更公正和客观,使医患矛盾和纠纷软着陆。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医药卫生行业每一位从业人员、各职能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当代医德建设和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德规范体系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徐天民.中西方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 姚维琴.关于卫生改革中医德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学习月刊,2006(5下):56-5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省略,2009-04-06.

[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ww.moh.省略,2009-04-07.

[5] 吉姆•斯普瑞克.美国的医院伦理工作[N].健康报,2003-10-28:(2).

上一篇:桃核承气改良方对家兔血管内皮损伤后PDGF-B和V... 下一篇:中药复方益糖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