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胆结石68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09 11:04:50

中药治疗胆结石68例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91.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76-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清肝利胆复合溶石方剂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用复方溶石剂(柴胡、郁金各15克,枳壳、大黄、内金、芦根、川谏子各20克,蒲公英、金钱草各50克)治疗68例确诊为胆结石的患者。结果:68例胆结石患者中药治疗后有62例排石,其中完全治愈的41例占60.3%,好转的21例占30.9%,无效的6例,总有效率91.2%。结论:清肝利胆复合方剂通过改变胆汁成分,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促进结石的排出其效果良好,尤其对泥沙结石效果显著。

【关键词】 清肝利胆复合溶石方剂;胆结石;疗效

胆结石属于中医胁痛、胆胀等范畴,胆结石过去一般采用手术取石法,但对于那些高龄的患者或者泥沙结石患者其不适合手术,而且术后易复发。近年来运用中药溶石疗法治疗胆结石取得了一些进展。笔者为了进一步探讨胆结石的治疗疗效,对68例胆结石患者运用中药复方清肝利胆方剂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68例胆结石患者,男51的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3岁,病程:6个月33例,6个月至1年21例,1年以上14例。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毛糙,结石3-1.7毫米之间。均符合胆结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以B超确诊胆结石为准,要求纳入结石大小小于2厘米(不含2厘米)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为胸胁脘腹胀痛,恶心食欲不振,口苦等症状。

1.2 方法

方药组成:柴胡、郁金各15克,枳壳、大黄、内金、芦根、川谏子各20克,蒲公英、金钱草各50克,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分别服用3-4个疗程,黄疸加重加茵陈,统计治疗结果。

1.3 评价标准

1.3.1 治愈

临床症状如右胁部、脘腹胀满疼痛、恶心、口苦、胸闷消失, B超检查胆结石症状消失或较前排出75%,黄疸指数均正常。

1.3.2 好转

临床症状如右胁部、脘腹胀满疼痛、恶心、口苦、胸闷明显减轻,B超显示结石较前排出30-45%,黄疸指数降至60%。

1.3.3 无效

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善,腹痛反复发作,B超示结石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3-4个疗程的治疗,治愈的41例占60.3%,好转的21例占30.9%,无效的6例,总有效率91.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7岁,于2010年12月出现右上腹部痛、恶心、发热等症状来我院门诊就诊。B超胆结石1.2*0.6厘米,西医诊断为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经西药消炎治疗3日后,发热改善,但其他症状无变化,因此采用以上方法治疗。1周后腹痛恶心等症状消失,2周后B超复查显示结石消失,各项化验指标正常。

3. 讨论

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炎症及胆汁的成份构成有关[1]。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胆汁中的有形成分可以有效排出而不积聚在胆囊内,无法形成结石,相反若收缩功能不良,有形成分无法顺利排出而在胆囊内积聚,时间长而形成结石;胆囊炎症时胆固醇易析出形成结晶,另外炎症使粘膜粗糙,不利于有形成分排出而沉积在胆囊或以炎症细胞为核心形成结石。西医治疗中亦消炎利胆为预防措施,其代表药物有硫酸镁,抗生素等,但是其副作用较大。

中医认为,胁肋是肝胆所在部位、胆是“中清之腑”与肝脏相表里,肝主疏泄以通降下行为顺,胁肋之病,属肝胆二经。本病初起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使胆汁生化、输送排泄异常而致,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有时可呈阵发性加剧,气滞不通,痛可波及右侧肩背。患者肝气郁滞木克土,从而影响脾,脾失健运,脾与胃相表里,从而胃失通降,而出现脘腹胀满、恶心、纳差等脾胃不适之症;肝郁化火,口和肝相表里,而出现口苦之症[2]。

胆结石患者多因情绪改变,或者因为饮食习惯如喜食油腻肥厚之品而加重病情。治疗本病中医一般会采用疏肝利胆,化瘀排石之法,另外患者多食欲不振,亦加用醒脾开胃之方。对于治疗胆结石之方,西医经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征而且复发率易高,再者胆囊为消化免疫器官,胆囊切除后会出现消化不良等并发症,此外胆囊切除后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3]。自70年代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的结石逐攻法问世,但其受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其结局也不甚令人满意。80年代体外碎石技术的兴起给胆道结石治疗带来的新的问题即碎石如何排出。近年来中药溶石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以其副作用小,效果明显受到人们青睐。

中药排石汤剂可以使胆汁流量增加二至三倍,而且持续作用时间可达2小时之久。而且排石汤剂会使胆汁中的有形成分减少,水分增加,呈水利胆效应,并可以使胆道括约肌功能得到改善使开放时间延长,关闭时间缩短,从而有利于胆汁排出。因此中药可以去除结石形成诱因,逐渐排石,并可预防结石的再生。

有实验研究证明,疏肝利胆中药能够影响石性病理性胆汁的形成。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整体治疗,肝主疏泄,肝失疏泄,气血瘀滞是胆结石的主要病因,使用清肝利胆的中药疏通肝气,使肝气通畅,气血调达可起到溶石排石之功效。中药溶石的特点是辩证施治。

本处方中金钱草是治疗结石之良药;大黄、黄芩清利湿热;内金消食化石,柴胡、郁金、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诸药合用,使肝得以疏泄条达,胆汁得以顺畅排出,湿热得以清利,从而达到排石的效果。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亦证明金钱草、黄芩均有利胆排石作用;使括约肌松驰作用;黄芩、大黄、白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郁金具有镇痛作用;鸡内金具有促进胃蠕动、胃液分泌、酸度增高的助消化作用[4]。另外,笔者通在长期工作经验中总结发现,胆结石直径小于2厘米时效果最好,超过2厘米排石较为困难,因此再此研究中只将小于2厘米的结石患者作为治疗对象。诸药合用对泥沙样结石效果尤好。

参考文献

[1]范思行,庞国明.结石病诊疗常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63-68.

[2]梁金尧.消石散治疗肝胆结石48例[J].陕西中医,2003:24(1):41-42.

[3]袁联之.胆囊切除术后的远期副作用[J].现代手术学杂志,1998, 3(3): 227-229.

[4]杨华,郭玉宁等.中药复方溶石剂对人体胆结石的直接溶解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39-842.

作者单位:742200礼县第三人民医院

上一篇: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出血60例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