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热衷穿名牌怎么办?

时间:2022-05-09 07:41:08

穿名牌有三种效果:第一种,穿上名牌,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暴发户,怎么看怎么别扭;第二种,穿上名牌,整个人有高贵的感觉,看着顺;第三种,穿什么都像穿名牌。同样是穿名牌,不同的人能穿出三种效果,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高一男生崇尚名牌

李先生做化妆品生意,在成都有6家门店,家境殷实。他找我咨询,是为了他的儿子小松。小松16岁,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一,学习成绩中等。李先生说,从上初中开始,小松就喜欢穿名牌,运动装和鞋非耐克和阿迪达斯不穿。

“家里经济条件尚可,我和他妈妈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就依着他,放松了管教。”李先生自我检讨,“现在我发现,这孩子有点过分了,对服装和鞋的品牌越来越挑剔。而且这种意识有泛化的倾向,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言必谈品牌和价格,稍微便宜点的东西他一概排斥。上周我买了一台国产笔记本电脑,被他奚落一顿,非让我拿给手下员工用,再买一台iPad(苹果平板电脑)自己用。我感到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孩子有拜金主义倾向。”

我告诉李先生,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年轻人喜欢穿名牌、用名牌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不过分,不必求医,平时注意引导就可以了。不过,喜欢穿名牌的确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外在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

“小松崇尚名牌不是过分,而是非常过分!”李先生焦急地说,“所以还是要麻烦您跟他谈一谈,给他疏导疏导。”

我点头应允,并详细了解了小松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他所热衷的那几个服装和鞋的品牌。

穿名牌的三种效果

第二天下午五点,小松准时来到我的咨询室。他穿了一身耐克,连双肩包上也有那个醒目的对号标志,手里还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耐克牌篮球。平心而论,他挺懂搭配的,款式、颜色都很协调,发型也很动感。他微微向我鞠了一躬,礼貌地问好,然后在沙发上坐下,把双肩包和篮球放在脚边,用等待的眼神看着我。

为解除他的戒备心理,我与他随便闲聊起来。他告诉我,他的篮球是花450元买的,全校最好的,老师们搞篮球比赛还向他借球。“体育老师说,用好球手感好,投得准。”他得意地说。

说到服装和鞋,小松更是津津乐道。他如数家珍地列数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各个系列产品,向我介绍其中的特性差别。想象得出,他是一个小行家,平时就是这样向同学们显摆的。

我问:“我刚刚成为一家羽毛球馆的会员,准备去运动运动,减减肥,可我还没有买装备呢,能给我推荐些国产的服装和鞋吗?”

“国产的?”小松一脸鄙夷,“为什么要买国产的?多寒碜啊!起码要弄一套威克多啊,耐克的也行。”

“国产的便宜嘛!”我不露声色,“不过,名牌的质量是挺好。”

“就是!老师您是成人,有经济实力,更应该注重自身形象。”

“你怎么知道我有经济实力?”

“您的服饰很时尚,尤其脚上这双皮鞋,一定是名牌。挺贵的吧?至少2000元。”

这小子眼力不错!我想。为了这次咨询,我投其所好,穿上这身最好的西装。这双鞋是我哥哥送我的,我唯一的奢侈品,平时很少穿。昨天我特地把它找出来,擦得锃亮。

“3500元。”我说,“意大利的名牌,我也说不出名字。”

“那是,那是,一看就是高档货。”小松连连点头,目光不停地在我的鞋上扫来扫去。

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小时,我示意结束谈话。小松不解,问:“这就是心理咨询啊?”语气里既有轻松也有一点点不信任,好像我赚钱太容易了。我笑了笑,提醒他明天同一时间再来,我们接着聊。

第二天,我换了一身西装,那双名牌皮鞋也重新放入鞋柜。小松一进门就敏感地发现我换装了。他打量了我一会儿,忍不住问:“老师,您这身衣服也挺好的,多少钱买的?”

我笑着让他猜。他说至少3000元。我摇头,说太多了。他猜了七八次,价格一路降到200元,我才点头。他大惊失色:“不可能吧?看着相当高档啊!”

我大笑,道:“那是因为你受了上次那双鞋的影响。”

小松蔫了,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我问:“穿名牌有三种效果,你知道吗?”看小松缓缓摇头,我自问自答,“第一种,穿上名牌,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暴发户,怎么看怎么别扭。第二种,穿上名牌,整个人有高贵的感觉,看着顺。你现在就有这种效果。第三种,穿什么都像穿名牌。同样是穿名牌,不同的人能穿出不同的三种效果,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小松想了一会儿,有点拿不准似的说:“我想,可能是因为人的气质和修养不同吧?”

“没错!你很有思想。”我大声赞赏,“穿名牌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名牌衬托人的品位。当人有了品位,其实穿不穿名牌无所谓,甚至能把非名牌衬托出名牌的味道。”

小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他试探地问我身上的便宜西装是在哪里买的。我告诉他地点,是一个很热闹的集贸市场。他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

一周后,李先生如约来到咨询室。一进门他就激动地与我握手,连连道歉:“对不起,上次太轻慢了,您是一位高人!”原来,他是自己难以和儿子沟通才找到我的,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试试看,没想到我和小松只是聊了两次,小松的变化那么大,不仅前几天收起了他的名牌宝贝,昨天居然又提出去集贸市场买衣服。“小松还说,穿名牌已经不是他的追求了,他要进入更高境界。真奇怪了,您对孩子施了什么魔法?”李先生一脸迷惑。

我笑道:“高一的孩子有一定的思辨力和鉴赏力。您不是低估了我,而是低估了您的儿子。我确实没做什么,只是替您尽了一点父道,告诉小松一些关于价值观的基本道理罢了。”

“我没少教育他,为什么他不吃我这一套?”

“大道理没一个孩子爱听,说服、训斥不会有好结果。”我说,“您得先接纳他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调动他自己的力量去突破局限,弥补不足。这样沟通,符合孩子的思路,容易被孩子接纳。通俗地说,这叫先理解后指导。”

李先生羞愧地说:“听着好像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指出来,恨不得让孩子马上改掉,结果总是遭到孩子的逆反。看来,我需要反省啊。”

我说:“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理由。比如,小松喜欢穿名牌,也有积极的一面,名牌产品质量好,用料精,做工考究,有深远的企业文化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等等。我们不应该质疑这些,更不宜反对。我们反对的是追求名牌带来的拜金主义思想,不愿看到孩子成为浮躁、庸俗、热衷攀比的人。如果我们一刀切地抵制名牌,孩子会认为家长不讲道理。他们会想,明明是好东西,为什么要说成坏东西呢?这不是指鹿为马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有趋同心理,有共同语言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更愿意修正自己,与对方一致。所以,家长理解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前提。”

“单凭理解就能说服一个脾气倔强的孩子?”李先生将信将疑。

我说:“当然不能,还要运用心理学技术,打破晕轮效应对他价值观的迷惑。”

晕轮效应无处不在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正如月晕那样,云雾在月亮周围弥漫、扩散,形成一圈晕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非常强烈的主观知觉特点。它有积极的一面,比如你在工作中对人诚恳,那么即使你工作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到了你的诚恳。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在于以偏概全,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小松热衷穿名牌,是中了晕轮效应的毒。我正好利用这一点,唤醒他的理智。”我告诉李先生,第一次和小松见面,他看到我穿了一双名牌皮鞋,就以为我的所有穿戴都是名牌,其实他不知道,那是我唯一的奢侈品。当我第二次见面时穿了便宜衣服,他浑然不觉,认定那是高档货。“巨大的反差强烈地刺激了小松,他不得不思考其中原因。以16岁孩子的智力,他很快找到了答案。”我说。

“晕轮效应,我还是头一回听说。”李先生道。

“其实,晕轮效应无处不在,名牌效应就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我解释道,“在小松看来,耐克运动装不仅仅是衣服,还是地位和荣耀的象征,当老师同学也这样看,小松的虚荣心就更膨胀了。此时,他可能不再关注运动装的运动用途,而只在意名牌的影响力了。”

“是的,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李先生说。

“其实,破解晕轮效应很简单,告诉孩子事物的本质就可以了,立竿见影。”我提醒李先生,“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商家和媒体不断制造各种各样的晕轮效应,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孩子不可能幸免,小松也不可能因为两次心理咨询就彻底觉悟,还会因为其他的晕轮效应出现一些幼稚行为,比如追星、迷信广告宣传等。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与孩子交流的通畅,发现问题及时介入,用揭示本质的办法促其清醒。”

李先生问:“那么,家长的名校情结是否也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我说:“当然是。我们成人也有这样那样的心理弱点,所以要和孩子共同学习,相伴成长。”

上一篇:孩子有哪些精神需求? 下一篇:让宝宝把“铁”吃下去/不吃早餐,易患贫血/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