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时间:2022-05-09 02:22:20

摭谈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摘 要: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可能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获得很大的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实践;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27-01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可能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有可能获得很大的收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用故事导入新课

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视新课的导入。一堂好课必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解决下面的新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课堂伊始,我常常采用动画、故事、游戏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供活动材料,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语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去探索、去发现的热情。

二、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愿,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是朋友关系,“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情形下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语音要有感染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给学生,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找别人没想到、没找到的方法和窍门,以便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抓住适当时机,引发课堂辩论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数学问题、数学现象,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引导得当,往往能引发课堂辩论,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一课,认识完三种线的特性后,我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学生奇怪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这时我提问:这根头发是什么线?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甲生:我认为是线段。

乙生:我认为不是线段,是射线。因为头发会长长,它的一端会无限延长。

甲生:头发拔下之后就不长了,它不是射线。

丙生:头发拔下后一端有一个小点(发囊),所以,它不是射线。

丁生:我认为它既不是射线也不是线段,因为头发是弯曲的,而射线和线段必须都是直的。

・・・・・・

多么精彩的对白,多么富有创意的想法,这一切都是由一根头发而引起的辩论而产生的。虽然辩论最终没有统一的结果,但学生对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却真正搞清楚了。

课堂教学正需要这样的辩论,因为辩论是不同思维活动互相碰撞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往往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四、多开展课堂游戏

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设计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

五、设计趣味练习题

练习题的训练,是对一堂课的检测,如何在练习题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要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设计了一组练习题:森林爷爷要分田了,他把田分成四块:(1)长100米,宽1米;(2)长50米,宽2米;(3)长30米,宽4米;(4)长15米,宽8米。凶猛的狮子抢先选了第一块,狡猾的狐狸选了第三块,善良的小羊和小马分别选了第三和第四块,然后,我问同学们,狮子和狐狸占便宜了吗?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思考,快速计算答案,连下课铃声都没有听到,充分激发了现实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计算决定成败――以两位数进位加法浅谈笔算教... 下一篇:高中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