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7 11:33:39

心理调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调适来进行常规教学,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必要途径。“聆听与共情、激励与突破、坚持与放弃、信任与宽容”等心理调适,突破了传统德育的法纪加说教的刚性做法,符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伦理诉求,体现了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在体育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各类不良行为现象,还可以形成教师的“师道效应”,从而为学科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教育;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95-01

课堂教学的日常管理,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注重基础教学和提高技术水平的学校比较多,特意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去管理学生的学校比较少,而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调适方法去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组织纪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就我所运用的心理调适方法进行阐述:

一、聆听和共情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同理心”的概念。“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和心境保持敏感和理解,在与他人交流时体验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并能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生想想,是达成相互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和有效手段。

心理调适是指教师与学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共情是个外来词,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共情”与平时所说的同情有着本质上不同。同情只涉及到对方感情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助,而共情则需要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理解和分担对方的各种精神负担。例如:有一个学生当众对某一项的练习说:“累死了,真不想练了……”在一块练习的同学就会出现二种不同的声音:

同情者说:天天跑啊、跳啊,累死了,能偷懒就偷懒,我肯定不会去练习了,随它去吧!

共情者说:累是肯定的,我当年也有你的这种想法……

显然,前者不适合解决矛盾,反而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后者则表示理解,而且进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清醒地保持了要做一个好学生的角色,能够抚慰其心灵。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能听他把话说完,然后用共情者说的话和事实进行说服教育。

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注重聆听和共情的建立,聆听时注意眼睛与其要有适当的接触,表示自己关注他(她)的讲话;共情则在情感上、体态上和语言上要与学生相适应。

二、激励和突破

从心理学角度看,难度越大则激励力量越强,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也最强。课堂教学中激励过程的运用一直是我调动和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激励调节,鼓励学生在注意集中方面的良好行为和点滴进步,激发他们抵御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克服内心杂念,保持注意稳定和集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成绩出现了起伏,就会情绪低落,教师应该和他(她)们一起讨论,寻找他(她)们身上的某些特质、优点,让学生突破自卑心理,充满自信,去争取实现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这就是突破法。

三、坚持和放弃

坚持和放弃是矛盾的二个方面。我在平时上课时,就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基础知识、运动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在管理学生的艺术上就要讲究策略。为了使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所有学生是不可能平均分配指导时间的,关键是平时要营造团结、勇于向上、自觉自律的学习团队。

例如:九(2)班罗庆文同学,因家庭遭受突然变故,父亲病亡,产生缀学打工的念头。与他谈了几次心效果不佳,有一次我就当着所有学生的面与他说:“你现在缀学外出打工,可能暂时缓解家庭上的经济困难,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将会影响你的一生,你甘心这样走完初中求学履程吗?你要走,我不会勉强你”。三天后他返校上课,因为我平时上课时就给他有目标、有追求向上的集体,他离不开这个集体,从此他能刻苦训练,在2002年11月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甲组初中100米第一名、200米第二名、4×100米接力第一名,并为其他的同学做出了榜样。并在2003年考起了运动学校,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四、信任和宽容

信任是一种无形感召力量,同时信任也是双方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是通过长期的共同营造,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是长远的,是真心的。尊重和宽容意味着对个体需要的重视,公平与公正意味着对结果的肯定,二者在发挥作用维护信任上互为支撑,密不可分。体现尊重与宽容、公平与公正的举措,既维护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信任,也维护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我们只有在平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方式,有意识地让心理调适的方法积极参与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来,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我们教书育人,就应当不断探索适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手段,帮助学生摆脱各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确认自身的存在价值,提高适应环境和参与竞争的能力,同时构建和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

上一篇:巧用材料 生动课堂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