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应对两极分化

时间:2022-05-08 12:13:33

数学教学中如何应对两极分化

摘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对那些学困生,教师更应精心呵护他们敏感的心灵,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最细微处做到关注他们、尊重他们,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数学教学中应对两极分化的几种策略。

一、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而,实施情感教育是预防提早出现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二、尊重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难度较大,他们学习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水平,不急于求成,从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1、正确领会《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

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新教材抛弃了一些偏难的概念、公式,如: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和差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平面几何的证明难度等。对这些已省的难度大的知识,不应该再去挖掘、讲解。对于课本上较难的概念,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采用层层突破的方法,使大面积学生理解掌握。例如:《整式》这节课,概念较多,有单项式、多项式等有关概念共八个,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掌握这8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下列步骤教学,分解教学难点:(1)概念的形成教学。思考并回答问题:-3x、-x这些代数式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特征?先由个体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内交流观点,初步形成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出单项式及有关概念。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多项式概念。(2)设计有梯度的练习,突破难点。分三个层面:一是概念的直接应用题;二是开放题:学生按要求设计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班级内交流;三是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代数式,并指出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应用这八个概念。(3)个别指导,课外补差。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作业的反馈,教师的个别指导中慢慢领悟概念的真谛。实践证明,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反馈中感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预防了两极分化。

2、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水平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打击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新课标的练习设计应不仅具有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科学性,而且要针对信息量,思维量和深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例如:“反比例函数”作和的图象时,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怎么作函数的图象?作函数图象时应突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能采用基本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列表格中的数值与图象,从中发现规律:函数和y=-

三、给予合理帮助

对学困生多进行专门辅导,多布置特殊的作业,倡导学生间的帮助,注重学法指导。个别化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但是这个得应考虑在不过多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倡导多种教法结合,改变学习方式。人的性格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互相帮助是教学中一贯倡导的做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应该是教师个别化教学的补充,也应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的一种教育资源。实践也证明,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前提下的学生互助,被帮助学生是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让学生自身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又一重要理念,而小组合作探究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学习形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用榜样的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对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有较好的作用。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从而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并积极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老师始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部分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爱抄作业的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的好处和抄作业的害处,教育他们要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兴趣提升 下一篇:浅谈化学课堂的布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