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

时间:2022-05-08 04:17:46

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91-01

【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内护理的安全管理,保证护理的质量,最大限度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差错。方法:加强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手术室环境和加强手术器械与药品的管理。结果:最大限度的防止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以及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保证规章制度的准确落实,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管理 护理安全 加强

手术室一般都是各家医院的重点管理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抢救工作以及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医护人员流动大且复杂,工作节奏紧且被动,并且突况比较多,发生医疗事故的风险高。特别是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通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引起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防止护理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是我们要达到的护理管理目标。

1 手术室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 安全管理方面

1)从管理因素方面:

1.1 由于现在部分医院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监控力度不够,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如:不严格的遵守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伤害,药品和设备使用不当都能严重影响手术的质量!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在每个医护人员身上,比如说洗手要求,消毒隔离管理要求,如何管理和接送病人等等。

二 医护人员管理方面:

1)医护人员技术的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器械的引用以及使用(如C臀机,电切镜)使手术室里的护理工作变得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所要掌控的技术增多,如果医护人员对器械不了解或者缺乏经验,医生和护士之间沟通不足或者是与医生配合不好(如:不能够正确使用和保养仪器设备从而造成仪器的慢性毁损,手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的时未试机从而出现临时故障,在手术之前器械物品准备不充足导致延误了手术的时间,医生处理的组织标本忘记存放而造成了标本的丢失,手术中如需重临时修改手术方案使得医护人员的临时反应不过来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些隐患日益增多,导致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2)人员调动和安排管理: 由于各医疗机构的竞争,管理者们为了节省人力上的成本而压缩医护人员的编制和数量,同时护理人员们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连手术台和经常加班能导致医护人员过度疲劳并引起一系列综合症,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乏,应变的能力变差极易导致差错的事故发生。

三 卫生方面的管理

1) 环境因素方面管理: 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环境,由于医护人员多,人员流动大还有各种仪器药品使用所产生的废弃或者仪器声音的干扰,都很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分神从而导致操作能力下降。(手术室内空气消毒不达标,没有一个无菌的环境,或者有些家属要求参观使得在手术过程中造成感染)

2)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手术室对医疗器械的卫生要求是极其严格的,要求所有的器械必须定期消毒,定期进行灭菌处理。像一些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用之前必需保证其包装的完整性,也必须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

2.1 加强医护人员对各种业务,医疗器械的熟悉度,提高专业知识。对于新引进的高端设备,要求熟练使用,并且随着新药品的开发,要求医护人员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理念与技能。对于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不仅要熟练,独立的完成基本操作,还要保证能够顺利的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即使出现危险情况也要做到不慌不忙。此外,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医护人员所掌握的技能,年龄以及责任心和岗位要求不同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级培训并且定期轮换等等。使得医护人员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达到技术熟练,配合默契等。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各级护理考试,听各种学习交流会来提高自身的技能。

2.2 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完善手术室内的工作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到底层,对于不严格遵守制度的医护人员要有相应的处罚,坚决杜绝由于自身管理不好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并建立响应的科室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手术仪器使用与管理的制度。并且值班医护人员要认真的准确无误的记录药品,仪器的使用记录。领导应及时的查看对比记录与药品是否相符等。

2.3 选择合适的医护人员,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适合的搭配医生和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安排医护人员休息,来补充体力和精力。并且避免忙闲不均,浪费人力资源。提高新来护士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医护人员之间经常交流,培养默契度。还有就是要求术前医护人员能与病人有个良好的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由于病人情绪而对手术造成的负面影响。

2.4 为了能让手术顺利进行而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手术期间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保持手术室内的卫生和安静就使得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能在手术室内大声喧哗等等。还要尽量杜绝陪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参观手术。并且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防止因为年久失修,缺油等原因造成的噪音。有些药品,化学试剂等用完过后要密封好,以防被污染。在用仪器造成烟雾时要及时的吸净烟雾,以防止给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带来不便。一些手术器械在手术之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消毒处理过,若是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必须保证是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且还要保证包装的完整性。尽一切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为患者负责,也为自己负责。

3 效果及体会

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有利于给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做好防范工作,减少并最好杜绝因手术室管理出现问题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减少不该发生的错误,把事故隐患扼杀在摇篮里,这样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及个更好的能为广大人民服务,并且让病人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满意。

综上所述,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是为每一个患者提供良好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并且也是让手术顺利进行的根本要求,只有每个医护人员注意到,落实到才能让每个患者都有良好的服务。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凯红,卢立锦.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1.

[2] 杨玉兰.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与防范,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

作者单位:321300 浙江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上接第290页)

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在保证检验仪器、试剂正常。操作人员操作规范的前提下,重复检测标本,必要时须重新采样,确保检检测值的准确性;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操作者应及时与主管医生、值班护士、责任护±联系;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不同来源(门诊、急诊、住院等)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受人员和检验人员姓名等;必要时检验科保留标本备查。

三 结束语

危急值是指危及患者生命的检验数据,通过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促使操作人员对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及时进行分析复查,以保证检验质量。通过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检验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的意识,学到了很多临床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燕子."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及报告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5)

作者单位:332300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医院

(上接第302页)

使用电动血仪时,除严格按说明外,特别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直接把血带固定到病人皮肤上,应先覆上纱布垫,且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宜,严格使用时间,防止对病人皮肤造成损伤。

由此可见,由于新技术、新器材的引进,护士的知识面也应拓宽,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科学进步、时展的需要,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更好的服务人民。

作者单位:250000 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

上一篇:医疗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的防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