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04 10:43:12

医疗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90-01

【摘要】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本文结合医疗工作实际, 分析了医疗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 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医疗质量; 管理; 策略

医疗质量是医疗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已从传统的医疗指标评价逐步转向全面质量管理, 使得医疗质量标准更高、内涵更丰富,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现存问题

1. 1 质量管理机制尚未理顺:一些医院虽然成立了质控办,工作也很见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职能科室虽然对病区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进行抽查, 但不能严格兑现奖惩, 病区质控小组有名无实;再者,有关的质量培训较少,这直接导致医院三级质控体系形同虚设;第三,缺乏全员质量意识, 缺乏吸引患者参与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等。

1. 2 基本技能不系统、不全面:在对于年轻医生的聘用方面,有些地方医院原则性太差。年轻医生系统性知识掌握不全面,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差距大。急危重患者抢救缺乏经验, 术前准备不充分时有发生, 手术适应症过宽造成治疗措施不当, 手术操作不符合规程等基础医疗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1. 3 缺乏临床思维能力:目前, 有些医生缺乏全面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现在: 一是对病人观察不仔细, 询问病史不全面;二是上级医生查房不系统、不认真;三是术前讨论流于形式, 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没有落实; 四是部分科主任未进行每周大查房, 缺乏对病人的全面了解。有些医务人员不严格执行查房制度, 敷衍了事, 不详细听取病人主诉, 无病情分析和诊治意见, 导致病人对医院缺乏信任感。

1.4 病历质量有待加强:门诊病历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 不书写门诊病历或急诊、危重病人病历诊断、治疗过程等; 住院病历书写不规范, 部分医务人员忙于手术或其他技术操作, 忽视了医疗文书的书写。主要表现在: 病史采集不全面, 书写不及时; 病历内涵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记录内容要点不完整,诊断不确切, 重要的辅助检查不记录分析,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特殊检查和治疗不严格履行签字手续等; 电子病历推行后复制、粘贴情况较普遍,漏洞百出, 打印不及时; 上级医生审阅不认真、敷衍了事。各级医师查房内容雷同, 记录分析不到位, 病历内涵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

2. 1 机制与体制的制约: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决定了医院运营模式, 农合、医保等政策影响医生的医疗行为。患者支付能力的差别导致不同的医疗需求, 医疗期望值和现实反差加重了医患矛盾。而且医院全成本核算和用人机制问题导致科室人员结构不合理, 其结果必然导致基础医疗质量滑坡现象。

2. 2 能力培养与医疗技术提高不相符:科室只注重学历的提高, 而忽视了对各级医生能力的培养。大批新毕业医学生、进修人员和聘用医务人员进入临床一线, 专科越分越细, 但通科或相关专科知识知之甚少。同时, 存在医生缺乏护理知识的问题, 易产生医护矛盾。

2. 3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少数科主任的管理水平不高,对疑难、危重病人把关不严, 科室内分工不明确, 高年资医生普遍缺乏对下级医生的带教意识。

2. 4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基本医疗制度落实不到位:少数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对医疗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部门对制度落实追踪督查不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没有理顺质量管理机制和考核体系, 三级质控人员职责不够明细, 缺乏可操作性。

(三)应对措施

3. 1 构建质量检查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医院领导为核心, 医疗专家为骨干, 各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严格落实各级医师职责, 以质量持续改进为契机, 抓好日常考核和集中检查, 突出重点、抓住难点, 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一是优化改造电子病历功能; 二是解决跨科收治病人问题; 三是加强会诊管理以及科室三级医疗质控组织建设;四是加强合理用药的指导与检查。通过各方面不断努力, 将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3. 2 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 大力引进优秀人才, 完善岗前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减轻一线医务人员负担, 关心一线医务人员的发展问题。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给予相关支持,适当扩大一线医务人员编制, 合理配置科室人才梯队。

3. 3 加强培训与考核:一是加强"三基三严"及处理急、危重病人的流程培训; 二是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 三是加大临床科研投入, 及时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四是组织全院性疑难、危重病人讨论。把院内培训及外出进修政策落实到位, 扩大对外交流, 不断提高医疗工作的技术含金量, 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全面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

3. 4 重点加强科室管理:科主任是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要全方位的思考科室发展, 主动承担管理责任, 对出现的医疗纠纷要主动介入和研究处理。高度重视职业道德与行风问题, 强调科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 要发挥团队力量, 充分调动全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医院要加大对科主任的考核力度, 科学制定考核方案。每月进行一次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的检查, 搞好网上适时监控和围手术期监控。开展精品病案点评活动, 巩固和提高病案书写质量, 提高医生病历书写积极性。

3. 5 抓好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单病种质量不仅是医疗基础质量, 还是医疗工作质量、生活服务质量的体现。对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 能够较好地反映单病种质量, 可促进和带动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医疗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是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医疗质量提高是一个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医院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只有紧紧围绕"方便病人"这一中心思想,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医院改革步伐, 提高医院管理和整体运作效率, 不断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才能推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迪雄. 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重庆医学,2007

[2] 徐军. 现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

作者单位: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儿童医院特需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下一篇: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