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的创新问题

时间:2022-05-07 09:59:26

谈数学教学的创新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数学的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认识还不到位,还有不少教师不能转变教学观念,仍然死守陈旧的教学方法一如既往地走“传统路线”,教学效果难以凸显,教学质量低下。本人根据几年来对所在地区的一些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做出初步调查与探究的基础上,认为为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有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全方位提升师生素质

1. 认清目标,转变观念

作为教育工程的建设者的我们,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认清新课改、新形势与新目标。在以往甚至当下的整体中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知识本位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观,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在这种学生观影响下,成绩就是一切,把复杂的人的教育培养活动简单化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把学生当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至于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所需要的思想、情感、兴趣、智能等都无情的被边缘化了。这种状况,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价值取向相去甚远。因此,要通过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就必须把我们的学生观从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真正本事,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使学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 把“ 要我学”转变为“ 我要学”的良好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自身更不能对自己的学校和学生产生歧视心理,对于学生底子差、知识面不宽、反应能力低的事实,也不要自暴自弃,要充分相信学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益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连, 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

2.素质优先,教学相长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实行通识教育,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以素质优先,敢于针对以考试为中心的 “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要知道,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也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因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沟通与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产生新的知识经验。

当今世界是知识信息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是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目标,并且现代教育也更加强调“学习的创新”,更加强调学生的创造个性、创新思维以及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等因素培养和塑造。这就无疑应当充分利用课内外有利条件,尤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使教学的每个环节达到科学与合理的境界,要求教师自身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能熟练有效地组织教与学。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二者相得益彰。一些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或许能给老师一些有用的启迪,再加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老师可能会寻找出更恰当的解题方法,也就达到了我们通常说的“教学相长。”

二、丰富教学形式,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1)守正出新,灵活教学。时代的发展对数学的学习和教育已经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新教材实验的推广,数学的学与教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总地来看,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然而,各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文化情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任何一个版本的新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地区。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新教材,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便成为每个中学数学教师都得面对的重大课题。当然,每一门中学课程都有着自己的预期目标,但是,我们可以在依照大纲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机动地来改变或完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教学成果能“守正出新”。

首先是要从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建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与同学合作,从而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经济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落后,多媒体教学手段非常落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加强多媒体CAI、电脑、网络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决定了学生对于不同科目学习的兴趣爱好。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中广泛、深入地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创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自然界各种现象等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达到学习目的。当然,“因材施教”的思想应当在教学目标、课堂结构、作业布置、考评方法等方面都有体现。因此,要尽量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因为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秀学生拔尖,使大多数大步前进,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基础、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摸底与合理分组。根据实际备案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对基础组、进阶组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在备课时都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具体化,是顺应“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的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因此,数学教学应当面对每一个学生,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能。

三、注重方法引导,创设结合实际的情境

(1)教学有方,能学会用。近年来,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学生努力学习的程度反而下降,尤其在数学方面更为明显。为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何才能使学生保持劲头十足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教学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地结合实际创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学好用活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且易于接受的问题,创设可具体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如在教“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一节时,给学生先讲故事:古希腊的城邦的哲学家泰勒斯在埃及观看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测得,他很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塔的影长,很快测算出塔高为131米。他有什么方法测算出塔高呢?学生将迫不及待地想得知其中的奥秘,学习情绪高涨。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皆有这样的感觉:反复强调的东西,学生总是记不牢。殊不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的情境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有出租车的计费问题,许多中学生没有亲自打过出租车,难以理解此种计费方式,当然这样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但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情况,应该有效地将此情境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更为:父母在外做工,每月底薪600元,加上工作量的计件费,计算出每月的实际工资。这样,一方面易于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钱财来之不易,教学效果将很明显。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来教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求学精神。

(2)学用结合,激发兴趣。新教材要求从生活中观察和收集到的素材入手,发现和研究那些遍布在我们周围,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数学。但是实际问题一旦转化成数学问题,就得运用数学知识作进一步的解答。如此以来,就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基本技能也是依赖基础知识才能形成。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基础知识,而且特别强调基础知识,数学也一样,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不能有效发展。新教材特别注重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得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其次,正确评价学生。学生学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表扬后,能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反复钻研与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要善于用显微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教学中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上一篇: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下一篇:怎样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