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19 06:15:17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笔者集十余年教学所得,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多种方式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粉笔+黑板+一张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又能实践个别化(因材施教)、协作等方式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有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和题目比较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只脚÷2(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的脚)=13只兔子,45-13=32只鸡”。

三、注意精心设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针对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没有直接出示在空圆锥里装沙的实验方法,而是先提出问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他们的体积?”然后再演示装沙实验,再问:“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最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得。

四、创设操作性情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学习的信息,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再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是做每个图形的对折,是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上一篇: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综述 下一篇: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拓展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