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6 08:59:39

情感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讲究和谐性和责任性,初中历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融入情感教育,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从情感教学的含义、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课堂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教学贯穿于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各种情感的培养,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而且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合理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意识。历史是对重大事件的书写,是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有历史价值的事,因此,在历史课堂的讲授时,要注重结合历史情境融入教师的情感,在学生感受社会发展的同时,进行一节血肉丰满的历史课,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历史的深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情感教学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知识中,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现,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引发了自己的情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合理感情倾向,形成历史责任感,这种情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他对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内心情感都有视点投射,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很广,比如涉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规律的总结等,对历史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把情感因素融入历史教学中,不仅使课堂更加人性化,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历史课堂的枯燥性,使历史课堂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呈现。

二、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在人类心理过程的发展中,情感成分最重要,在心理发展中,情感成分从单纯察觉开始,经过一定阶段,最后达到对一个人行为的控制。即情感产生于认识,又作用于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融入,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情感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首先是情感教学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感知开始,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中,教师对于情感因素的融入,激发了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接受。其次,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感知以后,运用思维和情感因素对这个事件或者人物做出充分的判断,正确对待在历史中的作用。最后,学生在充分认识知识和对知识判断的基础上,无意识的就有了自己看待历史的价值观,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情感因素的融入在初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充分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历史课堂的枯燥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教育的教书育人的目的,这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三、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历史学科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因素的带动下,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课堂的学习中,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情感内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认真听取教师讲课,课堂效率就会很高;反之,学生与教师关系僵硬,就会排斥老师,并且会排斥教师的课堂,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和谐相处。教师要对学生多些关心和关爱,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双方的爱引起共鸣,就会使班级更加的团结与和谐。学生拥戴老师,老师喜欢学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关爱学生,在和谐的历史课堂中,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因素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情感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或者讲述的方式,加入自己的情感进行历史教学,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发展,电化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不断变化,形象的再现历史情境或者历史人物,不仅使学生注意力得到不断的激发,而且学生根据再现人物和情境,情感得到感染,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投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陈燕明.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08(4).

上一篇:放大电路分析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if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