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5-06 06:39:06

提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抓住着力点,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下工夫;立足根本点,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求突破;找准结合点,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求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还不到位,信息技术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方面还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实现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以教育的现代化推进课堂教学的优质化呢?

一、抓住着力点,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下工夫

1.转变思想观念

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使他受用终身,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充电以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更应如此,现代的教师应该能够把握时展的脉搏,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应该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听专家讲座等接触新的观点、看法,使之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2.激发内在情趣

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被动的,这不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使教师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教师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创设一种计算机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请专家来学校讲课,观看成功使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录像等,使教师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从而扩大自己的眼界,充分认识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电脑备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或网页制作大赛等,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让参加的教师有成就感,并通过成功作品展示来感染、熏陶其他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不会到愿意参与,从参与到积极主动学习,从积极主动学习到制作出实用的电脑作品,并在教学中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化学习的氛围。

3.改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据了解,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模式已经陈旧,而且不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培训质量。

(1)重视培训者的培训

培训教师必须既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能够将之融洽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培训教师应采用整合的方法和理念,为参加培训的教师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2)各学科教师分开培训

每个学科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学科,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也不同。如数学教师掌握几何画板尤为重要,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几何画板较文字处理的作用要小得多。此外,对于不同的学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各学科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因此,应在培训时将各科教师分别进行,这样才能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为本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使教师能够较快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3)将培训重点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

现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培训的内容完全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并没有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参加了培训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不知道自己所学会的信息技术操作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要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最好是以案例为主要内容,讲授不同的内容时选择恰当的案例,而且案例最好以相应学科教材为基础。例如,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物理老师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老师提供了磁铁、电流表和线圈等,将学生分小组活动,并在一旁回答学生的问题。实验结束后,由学生汇报本学习小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同学和老师分别对各小组的发现进行评述,通过学生自己的梳理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在计算机调用Flas,将“磁生电”的完整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讲解,一方面能够使教师学到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4)培训的过程应灵活、多样

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使培训组织得更加灵活。比如,在讲到某一问题时,如果有哪位学员在这方面有实践经验,可以让他来和大家共享资源。他所讲到的例子对于其他学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为学员们提供相互传授经验的的机会。老教师可以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又可以把计算机技术教给老教师,这样也就解决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学经验参差不齐的矛盾。

二、立足根本点,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求突破

1.提高领导认识

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目前国家教育部门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配备了微机室和微机,但由于观念、技术人员等因素,学校购买的微机质量良莠不齐,许多微机现在根本无法正常使用;更有个别学校把微机当成摆设,或者用来装装门面:把微机室安到最显眼的位置,领导来检查就夸夸其谈,成为参观的“亮点”。检查结束后,微机马上被束之高阁,形成资源浪费;由于领导在信息教育观念上的缺失,信息技术课在课程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信息技术教育上没有刚性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加以保障,大部分学校领导不愿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下工夫,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每周只开设1节/班;再就是小学微机教师大多兼课,受现在的考核制度影响,教师们人人都清楚孰重孰轻,自然而然地就把信息技术课忽视了,甚至利用信息技术课补自己所教学科。

当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但观念的偏差和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的过程,它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变革的过程,是教育的一场革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只会使用计算机,或是用计算机和网络去装饰、粉饰我们的课堂。

2.提高教师认识

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实施到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去。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首先要强调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素质。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现担任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或由兼任其他课程的教师代课。因此,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近些年也有部分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来,他们计算机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水平高,但是由于晋升、待遇和地位等各种原因,转行的人也不少。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原来应用信息技术还算合格的教师所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逐渐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近年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各科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认识

目前,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式仍采取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常常出现以纸和笔来考学生操作能力的怪现象。这种评价方式极不合理,更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且很容易因考试而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误导。例如,在近几年全省初中信息技术过级考试中,大多数学生临考前一段时间在微机教师或班主任的监督下突击练兵,根本没必要上机操作就能轻松过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找准结合点,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求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呢?我认为,应该用创新的思想,通过两种教学模式加以推进。

1.“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根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行确定教学的程序,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学生智力的开发。在条件准备上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计算机素养和使用软件和上网的能力,并具有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科的备课、上课、训练学生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综合的能力。教师能调用网上资源库相关课件,提供相关网站,并把信息技术糅合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中。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发挥信息选择、加工处理、运用调节的功能,而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通过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的作用影响,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替代原学科教材和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信息的选择、加工、运用上拓展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着眼于人的潜能和人格发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支架式教学方法”,也即按教材知识内容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在学校资源库或网上搜索、查询、归纳、整理信息源和理顺知识关系,再通过小组之间开展协作式学习、讨论,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效果评价上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某节课情境创设理解程度能列出急需查询的知识点和相关问题清单,上网查询以及归纳整理信息源,并能在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种模式首先要求老师具有很好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素养,对所教学科在资源库和网上的相关内容相当熟识,并在上课前把该节课需查询的内容的网址清单列出给学生,减少学生上网查询无效消耗的时间。除任教老师外,还必须配备有1~2名机房辅教人员,指导学生上网查询,并及时排除学生机的故障,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素养和上网能力。适当引入课堂反馈的软件,即统计学生对训练题目的准确率、错误率,为老师讲评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方法上也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由老师提供网址或课件,让学生独立在网上搜索、查询,最后归纳、整理,然后开展协作式交互学习方法,共同获取知识。另一类也可以事先由老师布置相关问题给小组,由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搜索。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注重实效,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下一篇:音乐教学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