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与探析

时间:2022-05-06 09:54:20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与探析

【摘 要】本文从会计双语教学实践展开研究,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从业者本身这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一教学模式产生的必然性,进而基于课程设置概况探讨了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基础方面,师资力量方面,以及教材选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最后针对这几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及建议,以期丰富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相关研究,并且为会计双语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 双语 “双师型”

一、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双语专业课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注重科研和学术不同,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综合素质为蓝图,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和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当今世界,许多生产力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和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大缩短了他们在企业工作中的“适应期”,并且降低了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从而优化了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升级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简称BBS),就是把整个培训过程放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里同时进行,使学生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收获。它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二)会计双语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1.日益迫切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把发展重心放在了中国,在这一国际市场背景下,企业大量需要熟悉涉外企业事务及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国际会计惯例,能用英语进行会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和能在涉外企事业、会计中介等单位从事出纳、会计、财务、审计等工作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由此,高职院校开展适应社会需求,面向会计岗位的双语教学是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

2.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

双语教学对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针对专业英语能力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教材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师的授课中,都会借鉴国外的许多经典案例,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体验到国内外文化差异,进而让学生学会用另外一种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

其次,在国际会计事务时,由于国内外在诸如税务,业绩管理,公司法与商法等细则上的差异,很多涉外企业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资格要求,即取得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会员资格。该资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得到欧盟立法以及许多国家公司法的承认,所以具有ACCA认证,也就拥有了在世界各地就业的通行证,而会计双语教学对这一职业规划大有裨益。

3. 留学深造的必备条件

随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在国内,很多高职教育下的学生也产生了出国深造的愿望。让学生经过高职教育提前适应外方大学的教学模式,降低留学成本,双语教学就体现出了其巨大优势。借鉴外方大学更加完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并结合国内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面学习专业课程,一面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

(一)课程设置概况

会计专业从属于高职院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在高职学习中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社会上也充斥很多会计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机构。这为就业施加了很大压力,但也创造了很多机遇。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能力的普遍匮乏,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除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多门专业课程之外,还开设财会英语课与之配合。但是,从会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上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突显出几方面的问题。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 部分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

基础会计课是与财会英语最相符的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开设的时间却不一致,基础会计和财会英语两门课程的开设时间相隔一个学年。先开设基础会计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会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从财会英语课程中学习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在教学成果反馈中发现,这种课程设置更多的是造成了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而且两门课程相隔时间过长,也不符合教育心理学中记忆曲线规律,综合起来看,是不够合理的。

2. 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接受者和受益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决定着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在高职院校实行双语教学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忽视英语的现象,所以对英语学习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排斥感;其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即使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接受专业性的英语比较困难。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赶上授课进度,并造成恶性循环。

3. “双师型”教师匮乏

从事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素养,又要具备用能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综合技能,这种较高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师资来说,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首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引进、师资建设开展的时间较短。一些学历职称较高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但是在英语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新引进的有会计工作经验的或是取得了中级或高级会计职称的老师,在专业教学经验上又略显“稚嫩”,不能很好地将双语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

另外,高职院校双语教师的后续培训在范围和程度上都不能和本科院校同日而语,教师们能参加出国培训的机会、参加双语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很少,制约了高职院校双语师资队伍的发展。

4. 教材的选取质量不高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会计专业课双语教学一般都直接选用原版教材的国内影印版。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原版的英文教材不一定是适用的双语教材。就会计专业来说,从学生角度来看,英文原版教材是以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制度运作为背景,以西方会计为理论平台,所以在框架编写上体现着西方思维,学生在学习和吸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教师角度来说,采用原版英语教材,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着重于会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的讲解,重点引导学生去掌握会计英语专业词汇,很容易将会计学双语教学理解为会计专业英语,从而影响学生对系统性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策略及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无论在学生基础方面,师资力量方面,还是在教材的选用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在双语教学上走特色之路,即探索和开发一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具有高职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科间教学合作

切实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将会计双语教学的内容同各专业的特长联系起来,学科间可以适当进行教学合作,例如布置共同的项目作业,使其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将财务英语运用其中。以会计专业为例,财务英语课程可以携手证券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等,共同布置撰写证券企业或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的作业,让学生设计中英文资产运营报表,分别采用中英文走访交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外籍员工、外教、留学生或英语能力较强的外企工作人员进行采访)然后再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汇总成中英文财务报表。两门课程的教师就各自学科考察重点来考核评分。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和互动,也使得教师资源有了巧妙互补,同时锻炼了学生专业和语言两大方面的综合能力,比起机械的重复教学,事半功倍。

(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会计专业课程理论逻辑性强,加上采用双语教学,如果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势必使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在教学中借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贯彻互动式,平等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双语教学在效果上达到最佳。

其次,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策略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双语课程的成绩应特别注重平时考核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可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40%的平时成绩(主要是以中小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资料进行模拟实训)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来为学生评分。此外,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可增加双语教学课程中的口试比重,在采用试卷考核时,也可用部分或全部英文试题来让学生作答。

(三)做好师资培养工作

鉴于目前高职学校优秀“双师型”会计英语教师的缺乏,除了教师自身应该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外,学校也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培训措施:

1. 让具有丰富会计教学经验的和纯语言专业的教师之间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并纳入考核体系。共同协作,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2. 派送教师到对口单位进行不定期的锻炼,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3. 邀请校外专家来参与合作教学,比如会计资格认证机构的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或者宣传企业文化的涉外企业员工,以及职业规划咨询师等,扩展师资力量,延伸教育视角。

(四)加强教材的制定、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建设

综合已有的财务英语教材,甄选优秀的实践性强的内容,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一套适用的财务英语教材。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任务的设计、经典案例的搜集、英语国家会计实践的音频和视频筛选、模拟单据文件的搜集整理、相关教学网站的提供等。逐步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个教学网络平台上,方便教师资源共享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大学教学,2007(1).

[2]张一婵.高等职业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

[3]肖健.探索高职双语教学之路.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

上一篇:学分制背景下大学英语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photoshop》课程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