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

时间:2022-05-05 07:29:41

【前言】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希望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需要的探究问题,因此很不愿意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而学生又难以独立地将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地提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将问题表达得比较含蓄或模糊,要求学生换一...

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对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新的变化,于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文章中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5(S)-0030-2

1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又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展现给学生一个有趣的故事、新颖的物理现象或惊奇的物理事实,创设适度障碍的问题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又要高于学生的经验,把问题“难度”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把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述出来。例如,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节课的引入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两节新的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灯泡正常发光,再串上一节旧的干电池,灯泡没有烧坏反而亮度降低了,学生觉得这不符合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自然会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物理现象。

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希望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需要的探究问题,因此很不愿意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而学生又难以独立地将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地提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将问题表达得比较含蓄或模糊,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方式重述问题。例如,在探究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关系时,教师采取如下的方式:首先,演示小球的摆动过程,然后提问:小球的位置高低和运动快慢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请运用能的概念,提出一个与能量变化有关的问题。学生可能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动能与势能是否发生转变?动能增加(或减少)的量与势能减少(或增加)的量是否正好相等?

学生提问的能力、质疑的意识,可以这样逐渐培养,直至学会自主地提出问题。

2 让学生经历过程

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例如,探究“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数据测量、分析,尝试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写出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的函数关系。这样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数据处理过程,不仅让他们掌握了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还学习了科学家们运用列表法、图象法、计算机图象拟合等方法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经历过程有时对掌握知识很有帮助,能使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且理解更深刻。例如,学习瞬时速度概念时,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通常这样讲授:Δt越小,运动快慢的差异就越小,如果Δt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ΔxΔt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这样处理:发给学生每人一条已用打点计时器打有点迹的纸带,让学生测量出Δt时间内的位移Δx,计算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再让学生分别测量出12Δt、14Δt、18Δt…时间内的位移,并计算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经历这样的自主活动过程后,学生自然会发现Δt越小,运动快慢的差异就越小,如果Δt非常非常小,ΔxΔt的数值就几乎不变,从而可将其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就可以认为ΔxΔt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让学生经历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3 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向传输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这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例如,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的定量关系”的教学中,可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各小组可能会提出如图1、2、3所示的实验电路。有的小组会想到金属电阻丝的阻值比较小,应采取安培表外接法测量。3个图所表示的实验电路,图2的实验电路比图1的实验电路更合适些,因为要减小偶然误差,要采取多次测量;图3的实验电路又比图2的实验电路更合适。能让学生直接提出图3的实验电路可能很难做到,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就可以容易实现,毕竟是“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为了能在一节课中完成探究,需要节省实验测量时间,可分组分别探究一个变量对电阻的影响,再进行综合各因素对电阻影响的讨论。这样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完成一个人独自在一节课时间里无法完成的探究任务,还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尊重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4 让教师学做学生的助手

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活动。教师面对新课程就应该学做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助手。学生在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的观察,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出反馈,反馈时不要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提供与问题相关的资料、资料来源或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励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当探究进程受阻时,学生无法继续探究,教师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提供新信息或提出新问题,来推动探究的进行。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教学中,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用一水平力平衡摩擦力,教师不要立刻否定学生的方案,可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小车质量变了摩擦力也会变,要重新测量平衡摩擦力所需的拉力,这样的设计操作麻烦,若将导轨的一端抬高,用重力的分力平衡摩擦力,就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a与m的数据关系时,由于高中学生第一次遇到要寻找的两个物理量是成反比关系,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能会比较困难,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教师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要学会做学生自主探究的助手,可提醒学生:利用图象上有限的几个点是很难发现物理量之间真正的关系的,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检查a―m图象上的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教师可让学生根据a―m图象上的曲线,猜测a与m的关系,再改变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检查是否能用一条直线描述这些点的关系。

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转变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质疑意识、提问能力、创新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发展其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科学探究方法;注重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尊重他人意见,树立起团队意识;要让教师学做学生学习的助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2]郑青岳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9

[3]宋树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商务印书馆200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方法归析 下一篇: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