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忌”之处

时间:2022-09-05 08:39:52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忌”之处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指出了物理实验教学中的6点避忌之处。

关键词:实验教学;规范化;方法与手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5(S)-0025-2

我们知道,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国实施新课标之后,新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也改为了学生实验,因此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然而从我的教学,教研及听课中发现,物理实验教学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在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我对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谈几点个人看法。

1 忌实验目的不明确

在物理教学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进行的任何一个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老师或学生要弄清所做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教师,给学生强调实验的目的也是实验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在实验过程中也要明确实验要点、注意事项及实验现象。随意的进行一个实验,那么教学就会顾此失彼,造成整个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明确,学生也不知道这个实验到底是为了什么,上课就成了学生看别人进行魔术表演的游戏,他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必须在进行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没有实验目的教学只能是一堂失败的物理教学。

2 忌没有准备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教学前要进行充分准备,教师必须用规范的物理语言,严格的实验操作程序、规范化实验操作动作来进行。这样做在于,一方面用规范化的操作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演示时规范化操作与物理语言的运用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另外教师科学的、严谨的的作风也将通过操作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05年秋,我观看了一次物理公开课竞赛活动,在教室里,教师与学生的桌面在同一水平面,其中一位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器材直接放在讲桌上,因高度与可见度过低,致使很多学生站起来观察实验,后两排的学生还得向前靠,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进行演示实验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决不做没有准备的演示实验。

3 忌把“教材”变“教案”

在教学中,如果所有的实验都按书本中的过程按部就班去做,一些实验达不到理想效果,我们要钻研教材,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学时“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比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实验时,按课本要求做,因产生的电流非常小、时间极短使现象不明显,所以要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使用灵敏电流计并加大线圈的匝数,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才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产要摒弃那种唯教材是从,一味地接受并照搬教材的教条主义,要钻研甚至超越教材,改进、吸收先进的实验并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4 忌实验设计不科学

我们知道,物理实验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如在进行“滑轮组的效率”测定实验时,据原理 要测4个物理量,而通过 可得 ,只需测3个量,这是对实验原理进行了优化,除此外对书本中其他一些实验,其现象、可见度不一定明显,也要对它们要进行科学设计,如器材的选配,实验室条件等。例如:在测定物质的比热时,要使物质的温差大才有明显效果;在进行“探究自感现象”的实验中尽量不用学生电源,而要用电池组才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演示实验中可用滑石粉,多涂抹几遍木板并用木块在其上反复的擦拭几次以减小摩擦力,操作时拉动木块下方的木板易于成功。以上这些实验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5 忌脱离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的《新课标》其特点之一就是要求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力求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因此不管是演示还是学生实验都尽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要使学生觉得实验看得见,摸得着,不是空洞、凭想象的事物。

去年,我校一位物理教师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学生实验教学时,就改用机械式照相机镜头作为实验所需器材进行教学。他先让学生观察一架机械式照像机并简单认识各部件及作用,告知镜头的焦距,之后取下镜头对着窗外向学生提出“如果现在给你一张底片,在什么条件下能照出一张漂亮的像;如果把镜头反过来之后,其他条件不变,还能成像吗?”等问题,并让一个学生用一块毛玻璃为成像屏进行简单操作,堂课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分组实验时,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并进行热烈讨论,兴致非常高,教学气氛异常热烈。其教学过程顺理成章,没一点牵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他这种实验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之上,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忌实验之后不对实验进行反思

我们的教学应在反思中不断前进与完善,因此不管是哪次实验,在其完成之后,特别于课外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和学习物理、总结规律的一个重要方法与手段。反思有利于学生找到实验的普遍规律,提高学习的兴趣。其反思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及结论等。继上例,该教师在课后让学生对在镜头不动时“底片”与物体放置的位置、像与物的对换、改变凸透镜的焦距后成像的条件是否改变等进行反思,其中一组找到了“当凸透镜焦距不变时,物与像可进行置换”的成像规律,从此例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不做无准备、脱离实际生活的物理实验教学;课后要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据学生与器材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设计,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炳升,魏日升编:《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向立中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 下一篇:中学物理量中的正负号归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