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04 06:02:31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合作学习”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在外语课堂中尝试了合作学习理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们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积极主动,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英语 教学模式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要求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合作学习”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在外语课堂中尝试了合作学习理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们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积极主动,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同学都参与口语活动,都有机会开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它在听说课上特别有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少数人参于,多数人旁观”的低效模式。

一、在听说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1.新英语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体系赋予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新高中英语教材》采用的是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适合我国中学生外语学习的编写体系,即,主题教学法和结构――功能法相结合的体系。教材选用的大量阅读材料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有人物介绍,风土乡情,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等。此外,新教材中丰富的知识面和词汇量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上的保证。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Speaking是围绕主题而设计的形式多样的任务型活动,有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有真实生活任务,或是两者的结合,它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听说结合,并融入《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语言功能的内容,每课至少设计一个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背景的任务,以便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运用于真实语境,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有些任务的完成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或通过某个学生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每一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团结协作,搜集材料、制订方案,进行操练,最后在全班口头汇报成果。

2.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农村的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养成了不敢说,不愿说的不良习惯。这势必在英语教学中造成两极分化,一部分同学积极主动地在课上发言,这种同学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另一部分同学从不主动地发表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语表达能力慢慢地退化了。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初中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笔试成绩挺好,但口语表达能力很差,这样的学生是怀着较矛盾的心理进入高中外语课堂的,他们既期望参与活动,获得新的技能,又担心自己失败,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掩饰自卑感,他们干脆置身于外。消极、悲观、恐惧、自卑这些不良性格必定对外语学习,特别是对口语的提高带来消极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学生就很少开口或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他们对这门课就失去了兴趣。(2)另一种学生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有能力说,但只是不会主动争取机会,而只是等待老师的注意,叫到他们,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不愿意抛头露面。这些学生中不乏一些尖子生。少部分学生则认为现在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应付高考,口试并不算入总分,口语课上发不发言无所谓。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它给一些较自卑的学生一段缓冲的时间,避免了他们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在他们准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在组内其他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在展示成果时,由于已经有了先前充分的准备和整个学习小组作为他坚强的后盾,就不会感到胆怯了。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也迫使会说但不愿说的学生开口说话,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表达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听说教学中的实践

1.合理分配小组

划分学习小组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且每个组成员的基础力求平衡,以免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和冷热不均现象。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个核心人物,即组长。组长一般由成绩较好的,平时积极发言,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担任。另外,选择一位字迹较端正且负责的记录员,记录好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表现及所获的评价。也可以是按照教学任务的其他需要分成的小组,或者是开放式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

2.指导准备工作

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之前,由于各个任务所遇到的话题不同,势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些任务所牵涉的话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在上“Olympic Games”这一单元时,课后我为后面的口语实践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每个小组写一份奥运会的专题报告,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回顾奥运会历史;了解奥运知识及内涵,如五环、火炬、奖牌;著名运动员;中国参加奥运的历史及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成绩;申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的意义等。在最后的口语课中,每个小组口头展示自己的专题报告并推荐一位同学谈谈创作的过程及体会。任务布置后,我发现有个小组中的一名男同学,平时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但讲起足球却是津津乐道。因此我指导他如何利用自己对排球的兴趣,来完成自己组内著名运动员这个部分,并放手让他去做。结果他所做的题为“朗平和女排五连冠”这个专题,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最后在介绍他的创作思路和体会时,受到了很多同学的赞赏,经全班同学的投票选举,获得了“最佳栏目奖”。

3.检查学习成果

学生在经过查询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后,最终要听说课中展示自己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有的小组根据找到的材料自编了对话、或是小品,通过pair work和role play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设计一些不同的口语课活动形式。

4.把握评价标准

在听说课中,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和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扬,以及其他同学的欣赏是每位同学共同的心理特征。合理地评价他们的成绩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错误地评价或是一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会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教师要贯彻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为“成功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浅议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下一篇: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