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时间:2022-09-06 07:10:50

浅谈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摘 要:《化工原理》课程是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职业院校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共鸣。

关键词:化工原理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化工原理》课程是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采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厌学,课堂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更谈不上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笔者根据本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单边”为“双边”

现在的职业院校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个体差异很大,大多数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一部分学生有较大的厌学情绪。根据这些情况,除了在教学中充分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尽量回避那些高深、繁琐的公式推导,多采用一些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实例来引出通俗易懂的结论,做到简化、易学、易记以外,还要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所谓加强师生互动,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侧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单边”教学转变为“双边”教学。

例如,在讲述化工管路中的管件时,老师先着重介绍管件的定义,以及五种类型的管件,接下来再引导学生举出在自己家中以及在学校里等各种地方的管件到底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管件,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管件这样化工设备的认识,调节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提高了。又如,在讲授析努利方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首先着重介绍柏努利方程的两种形式,并把教材中的例题讲述完以后,再引导学生举出在生活中有关于液体流动的现象,比如:学生宿舍在用水高峰时,一楼有水而顶楼没水,要求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柏努利方程来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生产实际场景,变“知识”为“能力”

现代化工生产中,工艺流程与设备装置日趋复杂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接触到实际的化工生产装置和实际的化工生产操作,这给化工原理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现在的化工企业所需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尽快掌握实际操作的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工人,所以,我将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生产实际场景来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计算机模拟教学,是指教师在计算机房或在多媒体教室里,通过计算机终端或超大投影屏演示各种化工工艺流程,模拟生产实际场景和操作情况,通过屏幕,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某一生产过程或化工单元操作,并能按操作规程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物质成分等变量,进行与实际生产现场完全一致的开车、稳态、事故排除、过程优化、停车等操作,收到直观、真实、全面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机房,教师通过主机对学生各个终端下达生产任务、设置故障、检查操作以及评定成绩。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讲述精馏塔“塔板上气液流动和接触状况”这一节内容时,采用计算机模拟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当气体通过塔板筛孔的速度不同时,气液两在塔板上的接触有三种明显不同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调节液体或气体的流量,观察到板式塔的几种不正常操作,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对精馏塔进行实际操作,生产出和实际工厂同样规格和数量的产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生产操作的实践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责任意识,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地达到了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知识升华阶段。

3、通过生产现场,增强感性认识,变“理论”为“实践”

《化工原理》开设了一些实验,但是现代化工生产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工艺流程的复杂性,是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无法体会到的。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任务所能过到的只是完成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没有完成企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教学当中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现场教学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习基地或生产现场,通过对实际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装置的观察研究或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将纯理论学习转变为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

比如,在讲述完“蒸馏”这一章后,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得以深刻理解,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高校不远的某某公司甲醇车间进行现场教学,分组到各个不同的工段和岗位,了解精馏的实际操作,在现场,学生学习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由于学生能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学生对精馏整章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如要求对照现场画出实际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让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生产实践上升为理论知识并用于生产实践,完成学习的全过程。

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物模型教学法,通过对实物或模型的观察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采用课程设计指导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某一化工单元操作的设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是“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

作者简介:周玲,女,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化学检验工技师,江苏盐城人。

上一篇: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服务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