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优先选项

时间:2022-05-04 12:42:14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优先选项

摘 要:文章以英国大学为例探讨了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首先对国际化概念、大学国际化标准进行了概括性的文献回顾和总结,并结合近年英国大学国际化实证研究项目,总结出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最后重点分析讨论了招收国际学生、国际化课程、学生的流动、教师国际化和远程教学五个方面的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英国大学

一、引言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中外学者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层面的研究,从国际化的概念到国际化的措施,从国家政策层面的分析到具体大学的个案研究,应该说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驱动国际化的具体措施上,全球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达成了相当的共识[1-3]。然而,在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下,美欧各国都在国家不同领域的政策上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高等教育逐渐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所有的国家都试图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学生。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困难和不确定的时期,各国政府需要通过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来发展其知识经济,因而可以说日益全球化的高等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驱动[4]。对于国际化程度相对滞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学习、借鉴那些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在新形势下的国际化理念及措施很有必要。为此,回顾、了解和总结成功经验很有必要。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竞争中,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很早就受到了英国政府的重视,现在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实施了各种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因此,对于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趋势。

二、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先受巨大的经济利益所驱动,因此,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直颇受争议。截至2009年10月,英国大学拥有280760名国际学生(欧盟学生除外)以及125045名欧盟学生[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运用商业管理理念来管理高等教育。大学的管理和经营逐步从学院式走向经营式。英国政府在政策上尽量给予大学自由灵活的办学空间。以下我们将讨论国际化概念及大学国际化标准和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际化概念及大学国际化标准

在国际化和高等教育方面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特别是对于国际化的概念及定义[6]。但这些研究是必要的,正如德·威特(De Wit)所指出的:“如果国际化变成了可泛指所有一切国际化事物的词组,那么‘国际化’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要更加准确地理解国际化,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十分重要的”[7],而每所高校所制定的国际化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对“国际化”这一概念的理解[8],这也会影响到不同大学对于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简·奈特(Jane Knight)对国际化的定义被英国高校的国际化政策文件所广泛引用,也被英国以外的高校所认可[9]。她将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性的东西融入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的功能和提供高等教育的过程”[10]。本文采用奈特的定义。

德·威特还指出“……如果要对国际化进行评估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国际化就需要有其指标”[11]。高校的国际化评估指标也是现在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它在大学实际实施其国际化方案时,起到指导与参考的作用,因而高校会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优先选择评估指标所涉及领域,来制定其国际化策略。故本文将对英国高校的国际化标准做简要总结,以期从文献方面得出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

米德尔赫斯特(Middlehurst)教授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做出了有关英国高校国际化策略的报告。报告总结了英国大学国际化指标所涵盖的范围(见表1):

我国学者对于高校国际化的标准在理论上也有所探讨。陈学飞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了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学生培养目标、课程、人员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与合作研究这些方面[12]。王璐等学者归纳了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学生构成、教学过程、办学条件和信息、办学和科研、成果交流7项国际化指标[13]。陈昌贵等学者对中国的26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采用了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关条件与设施以及成果交流5类18个指标。[14]

综上对比可以看出,英国高校国际化标准与我国的标准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因为米德尔赫斯特基于对英国大学整体层面的考量,其所做的总结几乎涵盖大学国际化的所有方面。正如她所指出的那样,各高校在具体实施国际化方面会有差异[15]。而英国高校在进行国际化实际工作时优先考虑的方面,则对我国高校具有更大的借鉴及学习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英国大学国际化标准以及近年来英国的两个实证研究课题为基础,具体探讨英国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二)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约翰·菲尔登(John Fielden)就英国大学国际化实践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6所英国大学,他们是巴斯大学、伯明翰大学、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纳皮尔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16]。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大学的国际化措施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大学为中心,其核心目的是提升大学的国际地位;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成为世界公民的经历[17]。从而可以看出,英国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优先考虑的选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招收国际学生;开展与海外大学或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国际化社区,即达到师资国际化和教学课程国际化。

与菲尔登关注的研究课题相似,Nivesjo等对英国1994大学联盟①中的大学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其国际化政策与具体措施的调查,调查表明:58%的大学把国际化和全球化列入其高校发展的重要策略;2%的大学已经了实施国际化的相关文件;63%的大学有专门负责国际化的高级管理人员,如主管国际化的副校长等;95%的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化办公室[18]。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深入理解其国际化措施的优先选项,Nivesjo及其同事对联盟中的5所大学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这5所大学是:埃塞克斯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萨里大学及纽约大学。其在国际化方面优先考虑的选项有:提高科研能力;开发具有国际化吸引力的课程;提升及扩展校际合作,合作领域包括科研、教学及商业化合作等;提高学生的流动机会;学校教师的国际化;创立及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及网络。[19]

结合米德尔赫斯特对英国大学国际化的总结以及上述两个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将以优先次序,对招收国际学生、国际化课程、学生的流动、教师国际化和远程教学5个方面的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第一, 招收国际学生。“传统的”国际化政策是以招收国际学生为核心的[20],对于很多英国大学而言,国际学生的招收仍然是当前国际化的重心,国际学生已经成为英国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学生既能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彩和生动,同时也为英国本土学生了解全球市场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在英国的学习,外国学生能与英国及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职业发展。在英国学习过的学生往往在其未来从事与英国有关系的工作。这些对英国将来在全球政治经济范围内扮演积极活跃的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国际学生的招收也为英国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英国的经济作出了贡献[21]。仅2008年,国际学生的学费和其他开销,就使得英国高等教育获得了接近53亿英镑的效益[22]。然而,这也是英国大学国际化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大卫·埃利奥特(David Elliot)是针对英国政策更关注于高等教育可产生外汇收入的经济效益而不关注于教育真正的需要做出过批评的学者之一[23]。如何平衡高校的教育本质与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也是我国大学国际化道路上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Nivesjo等学者研究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如1994大学联盟的成员将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列为优先的国际化措施之一。国际学生为英国的高等教育带来许多益处,这些大学希望通过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使大学继续受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校友会慈善捐赠;代表及提高学校声誉;在学校的招生活动中发挥作用;支持学生交流项目;通过校友会来保障工作和实习机会;确保产学研一体的活动;通过校友会与校友保持联系;扩大学校的宣传。因此,创立及保持与国际校友的关系及网络也是一些大学国际化优先项之一。[24]

第二, 国际化课程。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英国学者们对于课程国际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概念方面,他们认为课程国际化应该包含网络大学(E-University),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海外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broad)、世界公民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及跨文化学习等多重概念。[25]

在实际课程内容方面,英国教育家认为不仅要开设更多的外语课程或学习有关其他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视野的课程体系。尤碧珍在其《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论文中总结了英国课程国际化的5种方式:一是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国际教育要求在国际的框架下讲授某种学科,使学生意识到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及世界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二是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国际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紧密关注国际上各学科的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英国目前已在普通教育核心课程中增加了世界史和外语,在工程、教育和工商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中也增加了国际方面的内容。三是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如曼彻斯特商学院,其课程当中贯穿了以国际化为主题的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战备、国际管理战略等课程。四是地区性或国别研究的课程,如曼商学院以“欧洲研究”为主题的课程,允许学生花10个星期去研究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其中包括去巴黎和布达佩斯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五是建立国际交换课程网络。通过交换课程补充学校教学计划中未能设置的课程,同时,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26]。近年来,英国在高校课程的国际化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英国在所有层次和类型的学校里引入“欧洲纬度”②,改革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推广具有“欧洲纬度”的课程。为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英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极其丰富,总数高达42000种。[27]

虽然在课程内容方面,英国大学做了积极的改变,但研究者们认为课程国际化意味着“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而非教学内容突然的变化”[28]。面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国际学生,英国教师首先要改变国际学生,特别是受儒家文化学习方式影响的亚洲学生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即这些国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不熟悉英国的学术文化,因而在学术上达不到优秀[29][3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改变教学方法,给予国际学生更多的指导;也需要注意集合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进行学。[31]

第三, 增加学生的流动机会。对于所有1994联盟的大学来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校政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一方面加强招收国际学生从而提升英国本土校园的国际化氛围,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从而具有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鼓励英国学生出国流动,使学生拥有国际的学习工作经验,从而把学生塑造成为国际化人才。这项措施也促进了学校的交流项目,提高了学生在海外工作的可能性,拓展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机会等。[32]

第四,教师的国际化是整个学校国际化策略的核心。从全球招聘最优秀的教师来服务英国的大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吸引国际学生。国际化的师资所带来的国际化视野,也有益于国际化课程的开发。对于学生而言,国际化的师资能使他们在所学的课程中得到不同的观点或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机会。总而言之,学生主体加之科研、教学师资力量的国际化都能有益于学校整体国际化的发展。[33]

第五,远程网络教学。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教育的网络化,都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著名的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目前已形成了更为庞大的教育机构进行远程教学。目前,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其海外教育出口,2001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HEFCE)拟定E-University计划。2002年,英国成立了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产业大学(University for Industry),这是一所没有校园的大学,学校直接通过网络系统向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和掌握新技能的机会。然而,在大规模推广远程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英国高等教育保持了其远程教育的质量水平,这就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对英国大学国际教育质量的信心。设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英国政府每年采取两种方法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34]。虽然这种制度化及数字化的评估方式一直备受争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英国谨慎的办学态度及监控体制,使得英国大学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为英国高校在国际学生市场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

三、总结与启示

本文就大学国际化的问题,以英国大学为例,以国际化概念、大学国际化标准和近年英国两个实证研究项目为基础,总结出英国大学国际化的优先选项,并就我国高校当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当下高等教育界关于国际化所热议的观点,重点分析并讨论了招收国际学生、国际化课程、学生的流动、教师国际化和远程教学5个方面的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

传统的招收国际学生仍是大学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但学校招收国际学生的出发点有所变化。学校意识到国际学生对于培养本土学生国际视野与成为世界公民的积极作用。国际化课程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也最具挑战性。教学理念的国际化较之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更为重要,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在学生流动和教师国际化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大学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与国际化有益于学校整体国际化的发展。最后,本文就远程网络教学方法,总结了远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教学质量的保证才是远程教学长远发展之本。

我国大学可以根据各个大学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就以上5个方面进行重点发展与投入,从而逐步成为国际化院校。在国际学生方面,学校在继续重视对来华留学生招生的同时也要以培养我国学生成为世界公民为出发点,为来华留学生和我国学生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环境并重视与毕业的留学生保持积极的联系。在课程国际化方面,要结合本国实际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一些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拓创新。继续加大和鼓励我国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交流,从而带动高校整体的国际化发展。在远程教学方面,我国高校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都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应当及早重视教学的质量和高起点的实施。综上所述,我国各高等院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国际化发展的程度各异,因而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大学国际化优先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使得高校快速跨越式地发展成为国际化的院校。

注释:

①1994大学联盟:代表了19所英国顶尖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旨在推动优秀大学的研究和教学。

②欧洲纬度:1990年,英国提出了对“欧洲纬度”的定义,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欧洲身份,为他们家人到欧洲单一的规划和指挥共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准备,增加学生对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的知识,使他们了解英国与这些国家以及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合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Tsang M, Yu Z.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Japan[M]. New York: Center on Chinese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2008.

[2] Altbach F. Globaliz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Realities in an Unequal World[M].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6.

[3]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cepts, Complexities and Challenges[M].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06.

[4][18][19][21][24][33]Nivesjo S, Winzer R, Brassell L. Strategies and Tr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K Universities[R]. 1994 Group'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Resources Policy Group, 2011.

[5] Hesa. Press Release 155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09/10[Z]. 2011.

[6][8][9][15] Middlehurst R. Respon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genda: Implications for Institutional Strategy[R]. 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2007.

[7][11]De Wit H.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M]. Connecticut: 2002.

[10]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 1(8): 5-31.

[12] 陈学飞. 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3] 王璐,陈昌贵. 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建构[M]. 湖北社会科学,2007.

[14]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等. 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4):116-135.

[16][20]Fielden J.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ing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in UK Universities[R]. UK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Unit, 2008.

[17] Fielden J. Global Horizons for UK Students: A Guide for Universities[R]. The Council for 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7.

[22] UUK. The Impact of Universities on the UK Economy 2009.

[23] Elliot D. United Kingdom, in National Polic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M].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997.

[25][31]Caruana V, Spurling 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s of UK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of Selected Material [R], 2007.

[26] [27] [34] [35]尤碧珍. 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以法、德、英为研究对象[D].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8] Shiel C. Managing Diversit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MAF: Subject Centre Conference[Z]. 2006.

[29] De Vita G. Integration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a Business Synoptic Module for International Credit Entry Students [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 1(9): 69-81.

[30] Morrison J O, Merrick B, Higgs S, et al. Research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K[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05, 3(30).

[32] Rudzki R E J. The Application of a Strategic Management Model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J]. Higher Education. 1995, 4(29): 421-441.

上一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招聘制度评析 下一篇:一枚小贴花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