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招聘制度评析

时间:2022-03-27 01:50:08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招聘制度评析

摘 要:教师招聘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介绍哈佛大学教授招聘制度的原则、职务要求、招聘过程等,以期初步了解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招聘,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美国;研究型大学;终身制教授;招聘制度

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教师招聘制度能够为高校引入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偏向于“人事管理”的性质,缺少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教师招聘存在程序不完善等方面的不足,会导致学术“近亲繁殖”等不良后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其教授招聘制度值得我们探讨与借鉴。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兴起的教师聘任制改革对教师招聘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都希望在借鉴国外大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善并适用于我国高校的教师聘任制度体系。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以其人性化的管理和极具竞争力的薪资聘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术人才,其教授招聘制度值得我们探讨与借鉴。

一、哈佛大学教授招聘制度概述

(一)岗位性质

哈佛大学的教授有终身制与非终身制之分,所谓终身制,实质上是代表一种雇佣关系和合同关系,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将一直在学校工作直到退休,除非触犯法律或道德堕落,否则学校不能单方面终止其终身制任期。终身制教授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并以科研为主,但如果不能获得科研经费,终身职位也不能带来工作上的安全感与满足感。但是相对于非终身制教授,终身制教授在薪资收入、社会保障、学术权力和参与治校等方面享有更多权利。

(二)招聘原则

美国是法制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所以大学在进行教师招聘时非常注意避免违反相关法律,如涉及种族歧视、权利平等的法规等。哈佛大学明确规定,教师招聘必须遵循《平权法》(Affirmative Action)原则,“任何以种族、肤色、性别、性别取向、性别身份、宗教、年龄、国别、政治信仰、服役经验或者残疾等为理由而拒绝应聘者的歧视行为都是与哈佛大学的招聘原则与政策相违背的”。[1]

另一方面,哈佛大学也要求从更广的范围多样化地甄选优秀人才,并为每一位应聘者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例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强调的人力资源价值和理念是:公平、保密、多样化、开放、诚恳、尊重、适时的交流、基于信任与专业的合作、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哈佛大学在招聘终身制教授时,一般是在世界各地甄选学术上已获得显著成就的教授,较少采用本校副教授直接晋升的方式,所以哈佛大学的许多教师迫于严格的晋升要求而转投其他学校,任职几年成为教授后,哈佛大学又出于加强学术交流的考虑,再重新将其聘请回来。

同样,对于哈佛大学应届毕业生,学校一般也不将其留校任教,如果哪位毕业生想要留校获得终身教职,也一定要遵从学校的职称晋升规定,从助教开始做起,先去其他学校或部门奋斗数年,符合招聘条件时再与其他应聘者同等应聘。学校在选聘过程中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只注重真才实学。

(三)职务要求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授聘任标准都以学术为重,哈佛大学也不例外。

哈佛大学认为,尽管给本科生上课是教授的重要职责和大学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提高其对学校的认同和忠诚度,但还是把他们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就曾明确地指出:“学术价值是遴选教师最重要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聘用教师必须看他是否具有学术创造力和学术造诣。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学术才能和潜力,即使他有高尚的情操,品行端正,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也没有资格在哈佛大学任教。”[2]

哈佛大学要求任职的终身制教授必须在研究工作中表现出色、教学过硬、服务到位,既注重他们的工作能力,又注重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品德。具体职务要求为:获得名牌大学博士学位是最基本条件;教学方面需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进行生动、个性化的讲解;科研方面需有显著成果,在专业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文章,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除此以外,他们还必须具有领导研究的能力,并承诺不断进行学术创新。

二、招聘程序

(一)确定需求,制定招聘计划

当有教授退休或转去他处任职,或需增加教师岗位时,院系管理者便提出职位名额申请,在申请书中注明具体的职位介绍及要求。例如,该职位在学科领域内的作用及应聘者需具备的专业背景等,然后经学术委员会论证,取得所在学院和大学两级行政机构的推荐后上报校董事会。在符合财政预算的情况下,校董事会一般会尊重学校行政机构的推荐,同意各学系职位名额的申请。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将通过的职位申请汇总后便向各学院、学系下达年度师资补充计划,由各院系自己组织招聘工作。

(二)招聘信息

哈佛大学主要通过3种渠道招聘信息:

第一种是纸质媒体,哈佛大学在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报纸、期刊上刊登职位信息,如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周刊之一《高等教育纪事报》上刊登哈佛大学的职位信息;第二种是学科渠道,主要通过本学科会议和内部流通刊物进行招聘宣传;第三种是网络渠道,哈佛大学会在学校网站的招聘页面和校刊上信息,同时也会将招聘信息刊登到部级教育类招聘网站或招聘页面上,如高等教育招聘联盟(Higher Education Recruitment Consortium)、国家学术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等网站的招聘页面。

哈佛大学在学院网页上的招聘信息,一般都包含了应聘者所需的教育背景、技术才能、研究经验、岗位责任、申请终止日期、任命开始日期、工资额度等内容,同时对各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也给予了详细介绍,海外人才招聘信息中还会说明给予应聘者的差旅补贴问题。[3]

与招聘相关的信息也较为全面地公布在哈佛大学的招聘网站上,例如职位寻找、简历投递说明、工资福利、失业、伤残、医疗保险、休假、退休的详细规定等,其中有关薪资部分的说明中分别列出了64个岗位级别的收入情况,除此还包括对工作和生活在哈佛大学所享有的资源和相关的专业发展促进计划的介绍等。[4]

(三)收集简历

哈佛大学的网站上有简历模板供下载,具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应聘职位、期望工作的性质和地点、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等,另外还附有一份简短的问卷和确认所填内容属实的承诺书。

哈佛大学人力资源部门可接收电子简历,同时鼓励应聘者按照招聘信息上的要求将纸质简历和相关材料邮寄到学院办公室或者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应聘者提供的证明材料必须全面、真实。例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要求应聘者除了提供统一格式的简历外,还需提供翔实的自我介绍、有关研究和教学兴趣的描述、3份工作计划或项目设计、3名以上能够提供参考意见的推荐人姓名以及有关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四)审核材料,招聘甄选

哈佛大学各学院都有常设学术委员会,在招聘时由院长成立临时的、独立的招聘委员会,一般由1名主席和3~5名成员组成,他们来自需招聘教师的院系,均是富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资深教授。根据相关规定,有时招聘委员会必须有校外教师参加,成员中不能有系主任、院长和校长。

哈佛大学人力资源部门规定,招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安排招聘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求委员会成员遵循招聘原则,其中包括在面试中不得询问诸如性别、种族、出生地、配偶等的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对“肯定性行动”的遵守。学院招聘委员会虽然不能最终决定人选,但其意见却非常重要,一般都会被教务副校长和董事会采纳,这也反映了哈佛大学对教授治校传统的尊重。

招聘的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学院招聘委员首先会对应聘者的材料进行筛选和审查,然后与较为合适的应聘者进行联系和沟通,以便了解情况,确定初选名单。

第二,通过初选的应聘者要经历面试、试讲以及与学院的管理者、师生进行接触等环节。招聘委员会据此对其学术影响力、研究成果、教学能力、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投票打分,然后征询同行专家意见,确定第二轮名单,并递交系主任让其签署意见。之后他们向院长提交完整的报告,阐述招聘委员会和系主任的评审结果。

第三,院长对招聘委员会的招聘结果进行审查,查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和需要补充的地方。与此同时,学院评审委员会对系部推荐的应聘人员进行讨论表决,并将表决结果书面告知院长,院长签署考评结果,将自己的意见及学院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上报学校教务副校长。

第四,教务副校长将候选人员的材料发至校级评审委员会,由其进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书面告知教务副校长,教务副校长签署考评结果,然后将自己的意见及学校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上报校董事会, 由他们做出最终决定, 如有必要还可举行听证会。

(五)签订合同

哈佛大学终身制教授的合同较其他教学人员更为复杂,受聘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各种要求。例如申请一定额度的迁居费等。学校一般都会予以满足,并将合法与合理的部分写入书面合同,但前提是经过校董事会的批准。

具体来讲,合同内容主要包含职务、就职日期、工作量、薪资报酬、履行职责、辞职的法律程序以及学校提供的科研设施、科研启动资金、学习培训机会等内容[5],严谨而详细,除此以外还包括相关的州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签署时校董事会采用的规章制度等条款。

被聘任的教授拿到书面合同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出是否接受合同的决定。若接受,招聘过程就此结束;若不接受,校董事会将与候选名单中的其他应聘者联系并洽谈合同事项。以此类推,直到找到合适的人选接受合同并确定入职。

三、对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一)确保招聘的公正性

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研究型大学一般都设置专门的招聘委员会为招聘服务,同时院级和校级评审委员会也积极发挥评审作用,它们在学校的保障制度下独立运作,奉行学术至上的宗旨,不受诸如院长或校长的行政干预。此外,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需提供3名以上的推荐者,这进一步确保了招聘的公正性。

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借鉴了国外大学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对教师聘任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行政权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但在甄选工作中,行政越权现象依然存在。因此,高校可在进行教师招聘时依据校情恰当界定党政负责人的权力分量,并将其制度化,以避免行政权力对招聘工作的过度影响,同时也可要求应聘者提供附有推荐者签名的推荐书,并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惩罚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招聘的公正性。

(二)招聘过程应力求公开

哈佛大学在招聘时十分注重公开性,他们会面向全美国甚至全世界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相比之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招聘的公开程度偏低,较少能够聘任到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教授,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高校刊载招聘信息的渠道不够广泛,招聘信息也相对简单,对有关岗位的职责要求、聘期目标、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内容往往没有明确的表述;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相对不高。这种公开性的相对缺失也间接成为国内高校教师流动性较低的潜在原因,一定程度上为学术的“近亲繁殖”提供了程序上的温床。

为了更好地提高招聘的公开程度,我国政府层面应当给予高校适当的政策支持和宣传,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同时高校层面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招聘职位并附以详细介绍,并树立尊重人才选择的理念,既不勉强留人也不乱挖“墙脚”。

(三)招聘方式应彰显公平

哈佛大学坚持公平的招聘方式,这不仅体现了“反歧视”的招聘原则,也彰显了对“多样化”招聘理念的青睐,大学能够组合不同学科背景、学术派系、学历层次、年龄阶段的教授成立一个个学术团体,“不拘一格”地进行甄选,一方面可以避免学术“近亲繁殖”,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繁荣;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的健康运作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进行招聘时,虽然注重对招聘者能力的考察,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导致优秀应聘人才流失,长此以往,不但扰乱了大学招聘氛围,而且禁锢了学校的学术自由发展。要打破这种学术“近亲繁殖”的局面,高校首先要转变招聘理念,坚持“任人唯能”;其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不招聘本校应届毕业生留校任教,至少应让其先去其他学校或部门工作一段时间,经考核通过后再考虑聘用其任教,同时可结合招聘的公开原则,积极吸收外部人才,保证招聘的公平性。

(四)综合考察,客观评价

教师招聘是哈佛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学校提供充足的费用以保障招聘质量,但有时因找不到最合适人选,不惜重新组织一轮招聘活动,如此导致招聘过程往往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程序的过于繁杂难免导致效率低下。

在对应聘者进行能力考查、评审时,创新能力和与团队合作能力是哈佛大学招聘的重要条件,不具备这方面条件与潜力的应聘者,即使个人能力非常突出,哈佛大学也要认真斟酌是否录用,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的教授不仅要德才兼备,个人素质过硬,更重要的是还要带领更多的学术人才共同参与研究,并不断进行学术创新。

我国研究型大学可选择性地借鉴哈佛大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经验,严把招聘质量关,多角度、多次对应聘者做出客观评价,综合考虑各评价结果;而对于应聘者的创新、合作精神,我国高校应给予更多地关注,可采用心理学领域较为科学的“人才测评”手段对应聘者的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考察,正确认识其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我国高校也应结合学校、院系的实情,在适当公平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保证效率。

(五)突出招聘的灵活性与人性化

哈佛大学的招聘制度不仅严格、规范,而且不乏灵活性。例如学校在与应聘者签订聘用合同时,可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众多个人需求,这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教授地位的尊重,并且从更深层次上讲,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术自由。

这种人性化的招聘制度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学习借鉴,建议院系在进行面试和合同签订时,征询应聘者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意见,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加强招聘双方的互动性,进而提高招聘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Harvard. Harvard Non-Discrimination Policy[EB/OL].http://www.employment.harvard.edu,2010-09-27.

[2]付八军.论大学教师的社会职责[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3.

[3]ASPIRE: Harvard’s Recruitment Management System[EB/OL].https:///1033/ASP/ TG/cim_home.asp?partnerid=25240&siteid=5341,2011-02-16.

[4]Harvard. Job Postings [EB/OL].http://jobs.harvard.edu/jobs/search_req, 2010-11-28.

[5]Harvard. Benefits[EB/OL].http://employment.harvard.edu/benefits/,2011-07-26.

上一篇:追求卓越促进教育者影响的最大化 下一篇: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优先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