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时间:2022-05-04 07:53:26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摘 要: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开创能力,也成了提高当前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科教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中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领会数学课程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本次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对中学数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全面的探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06-01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传授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意识和思维的指导下,不断激发起创新的动机,提高其创新能力。本文将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全面的探析,为今后有效的开展创新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一、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的氛围,应该确保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氛围中能够自由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能够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心理上的最佳状态。以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舒畅的心情,思维能足够敏捷,使各种智力方面和非智力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达到创新能力的最佳状态。鼓励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对于感觉存在问题的知识指出问题的所在,并且进行一种更加合理的诠释。欢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和争论,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意识,树立独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学生对a/b认为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有个全面的认识,因为在a和b不确定的时候很难确定它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就讨论的结果让学生选出代表进行意见的发表。最后教师进行系统的总结。最终就会得到当a

二、创造生动、快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对于相对比较枯燥的数学教学,如果能够把知识的传授放在一个生动、快乐的环境中,学生将更加主动学习,也培养学习知识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一个生动、快乐的学习环境。

1.创造情境,体验乐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不断创造一个生动、快乐地教学情境。最佳的创造方法就是将数学上枯燥的、晦涩难懂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有趣的情境有效的结合。例如,对于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不断思考,假设一座楼的二楼着火,一层楼的高度为3米,为了保障安全消防员使用的梯子低端离墙的最短距离为2.5米,问消防员应该使用的最短的梯子是多高的?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通过学生不断思考与探讨,最终教师引出利用勾股定理轻松的解决问题。这样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利用教学工具,启发和诱导。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许多数学中的问题也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考虑到数学的根源教师可以创造一种这样的轻松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和动脑,制造出解决问题的模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情感活动,感知能力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使其能够在亲自动手参与中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挥到极致。例如,对于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将三个角剪下来,组合在一起并测量三个角的和是多少。这样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探究的成果,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不断激发其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想象力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设想出新事物的一种能力,使其创新的主要来源,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可言。因此,为了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应该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例如,在对一些抽象的数量关系的问题进行学习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基础上,大胆的对问题的条件、解决方法和应用等进行假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发掘问题的便捷的解决方法。当学生对于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知识有了多种解决和掌握的方法之后,其思路也就不断的打开,变通能力也就得到不断的提升, 进而能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然后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从自己想象得到的成果中获得喜悦,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进行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探究,不断的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针对所教知识的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文志.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10(13).

[2]刘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3]贺勇.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7).

[4]穆逢春.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1(7).

上一篇: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 下一篇:旅游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