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 促进中职生充分发展

时间:2022-05-04 05:49:26

培养学习兴趣 促进中职生充分发展

【摘 要】中职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表面看来是一个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但在深层次上却极大地影响着中职生智力水平的充分发展。将中职生培养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综合考虑,想方设法不断培养与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中职生的充分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结合项目教学法,针对中职生心理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加强对中职生的关心与交流,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64-02

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中职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追求和探索。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中职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专业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项目教学法,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学习情境,可以使中职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加强。经过实践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一 运用项目教学形式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法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具有行动导向与任务驱动的典型特征。与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相比,项目活动设计更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项目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结束时,项目活动的最后,师生要共同评价此次项目工作成果并总结学习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下,通过选取适应于教学与学习而又与企业生产和技术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训项目来创设学习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实施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适应中职生个性特点的项目活动内容的合理设计及安排,调动中职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完成实训项目来达成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建构,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力所能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专业项目运作问题来实现学生对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理论的掌握,能够不断积聚中职生的学习成就感与愉悦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综合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 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其学习兴趣

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好奇、好胜、好玩三个方面。要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应从这三个方面抓起,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首先,要抓住中职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尽量为他们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新奇的教学情景来激起中职生对新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将中职生的好奇心进一步牵引、巩固并最终转化成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抓住中职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中职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和快乐,以此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心里自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求知,学习效果自然提高。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此外,适当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是激发中职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中职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最后,抓住中职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结合活泼有趣的操作任务,也可以有效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正处于贪玩好动的年龄阶段,而且缺少这方面的自制力,因此他们的好玩好动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缺点。客观地讲,中职生好玩好动的心理同样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与引导。合理利用中职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通过玩心调动中职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成为提高中职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策略。在专业实践课程的项目教学中,设计与中职生的玩心相适应的项目及相关工作任务,可以引起平时学习表现差的学生学习状态的明显改善,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 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方法更适应中职生的思维特点,易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理解能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你所教的课程,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设疑,就是老师有意识地将问题设在中职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中职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

3.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中职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激起学习的欲望。具体来说,抓住中职生学习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事物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事物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事物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事物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4.以生为本,加强交流

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抓住这一特点,可以引导中职生主动操作,使一些抽象的专业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快。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使中职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较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使中职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5.评价反馈,激励强化

中职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中职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因此,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评价,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使中职生始终充满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进一步深化中职生的学习动机。

四 加强关心与交流,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面临的学习任务比初中更重。如果仍采用简单的理论讲授教学,中职生的学习效果是难以保障的,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加重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教师应加强与中职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中职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中职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中职生对老师的好感,往往会迁移到对该教师所任课程的学习兴趣中,从而增加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投入。

中职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表面看来是一个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但在深层次上却极大地影响着中职生智力水平的充分发展。将中职生培养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综合考虑,想方设法不断培养与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中职生的充分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下一篇:简述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