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与强化机制研究

时间:2022-05-03 06:24:00

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与强化机制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出现的普遍问题,以及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更完善的辅导员机制,提倡创新工作模式等对策,以便我们更好地迎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挑战,为建设一支独特的辅导员队伍做出最大努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普遍问题 机制

一、引言

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和精英。他们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更是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保障者。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接触最亲近的老师,辅导员的个人魅力直接影响着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探究发展趋势

国外的学生事务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涉及到学生组织、课外活动、住宿生活、学生个人问题等,就相当于国内的辅导员。如今,他们别具一格、印象深刻的核心教育和不断创新的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工作,并且建立了一系类专门的标准和制度,为从业者提供优越的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学生事务管理已经走上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辅导员建设队伍在传统上就显现各种不足,高校辅导员制度也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分配不合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以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一线的专职辅导员岗位。[1]可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部分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往往会超出规定,以致出现学生辅导员分配不足现象。

2.任职人员与辅导员专业不对口

大多数辅导员并非毕业于相关专业,即使是相关专业,他们也很少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强化学习理念。因此,在工作中不得不迫使辅导员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从最基层积累工作经验。这就直接导致辅导员学历与岗位比例不平衡,在工作中缺少理论力量和实践榜样,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3.薪酬待遇低,缺乏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天二十四小时要保持通讯正常,再加上学校和学院会安排各项任务,工作量较大,压力较大,工作职责不具体,工资待遇与实际付出相差甚远,工作者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

4.考核、激励机制不足

很多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内容不明确、考核期都较短,考核结果并没有准确反映辅导员工作的实质。就像上面所说的,辅导员的薪酬待遇保障机制不完善,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强度的超运转,如果没有提高工资待遇等措施作为激励措施,无疑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质量。

三、强化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

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有的不足,我们要制定相关对策来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建设

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将这些素质作为有机整体,为工作实施做出正确指导。[2]其次,要不断深化思想认识。辅导员队伍要深化学习科学理论,认真贯彻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深入挖掘当代大学生所需教育,真正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很多人并不把辅导员当作一种真正的职业,而是把它当作职业生涯转折的跳板。此外,专业不对口也是阻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高校在辅导员岗位人员选拔工作中,必须遵循“工作者有较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及特定技能,并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的原则,科学用人,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在岗位人员配备上,实现最优化配置。各高校要最大化挖掘岗位人员价值,真正实现岗位与人员的最佳组合。

同时高校也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规定辅导员晋升及考核方针,让辅导员拥有可持续的职位、明确的地位,逐步将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3.建立完善的辅导员机制

要真正加快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实现高校的稳定发展和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目标,建立完善的高校辅导员机制才是最根本的理论保证。

3.1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

各高校要从制度上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保障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双重身分;在待遇上以合理的经济、政治待遇作为保障,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3]

工作中,各高校要建设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同时结合本校辅导员的工作成绩来实施奖罚机制,切实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基本需求。

3.2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

为了最大程度实现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养。根据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对辅导员的培养内容主要是职业技能和学术研究素养两个方面。

提高职业技能:辅导员这个岗位要求工作者具有管理学生事务的技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

提高学术研究素养:高校要针对本学校特色项目组织专题研讨,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并交流经验。另外,高校要努力为辅导员到国内外参加研讨交流、进行学习管理考察创造机会,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4]

3.3建立辅导员助理机制

从承受高压力、被强迫学习的“高考”教育制度到自学为主,老师为辅的大学制度,很多大学生不能在步入大学后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面充满了迷茫。

建立辅导员助理机制,就是选择有大学生活经验和能力突出的学生来帮助辅导员管理低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迷茫和疑惑。这样,既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又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3.4创新工作模式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导者,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强烈的竞争环境中,辅导员若能把自己的学生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成功的道路,那么这位辅导员必定拥有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创新精神。若高校为辅导员打造一套量身定做的创新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和学生每天都充满前进的动力和激情,一支有实效性、创新性的辅导员队伍将会闪亮登上舞台。

各高校应当让辅导员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将理性知识升华。同时,各高校要拓宽辅导员队伍获得经验的渠道,例如实施辅导员挂职锻炼制度等,给予辅导员更多留学机会,丰富辅导员队伍的内在知识。

结语

高校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象牙塔。辅导员则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教育路线的骨干,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需要。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理论,结合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情,力争打造出一支具有中国高校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盘菊莲.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师资教育研究 2013.4.

[2] 李汉烨.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 苏镇松,朱钧陶. 大学生成长需求与辅导员建设匹配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4]程亚鹏. 定岗定编制度下的高校专制辅导员三化建设[J]. 赤峰学院学报,2013,29:242-244

作者简介:

张琳,198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071000,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高职院校如何做好督导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数据库审计系统在医院HIS数据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