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5-03 04:21:38

【前言】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 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5][6]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需求进行了探讨,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真实项目拉动,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方案。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健(1967—),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E-mail:。

在过去的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在农、林、理工、军事、综合、师范类等不同性质的大学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达200多个。[1]教育技术学专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3]从我国目前的高校师范生现状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还很差。[4]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现在大部分单位有需要才招录员工,要求招之能来,来之能用,特别是在当前人才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很少有人愿再去等你学会有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后才上岗。因此,切实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

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5][6]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进取的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敏锐的直觉能力。[7]从全国大部分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除去入学教育、军训、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外,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学时远远低于理论学时,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去“打基础”,而实际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从教学的诸多环节来看,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外化为能力的桥梁,实践教学体系的宽泛性和立体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8]然而,通过调查和交流,笔者发现实验教学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

1. 培养目标特色不明显,课程内容宽而不深

综合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多以美国AECT’94定义为基础改编而成,表述多类似“培养从事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科专门人才”,颇有舶来之感,既缺乏本土特色,不同学校之间特色也不明显。在课程内容上,多以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五大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综合设置课程,样样有,样样不深入,教学内容面面俱到,颇有拼凑之感,表现为宽而不深,事实上没有达到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实际情况是各类不同性质、不同水平、不同地域的学校拿着雷同的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既没有需求导向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没有根据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侧重,导致毕业生“杂而不专”,工作适应性差,且能力不足。[9]

2. 实践教学活动多以验证性为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要表现在学生需要能够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践问题。然而,许多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是讲授一些内容,然后让学生重复老师的过程或者练习一下个别技能,事实上学生很难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例如,学习网页制作课程,首先从表格排版讲起,然后是插入图片、链接、导航等技术,这种单项技能式的训练,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对综合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的训练,通过这种验证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即使学生学习得很好了,当真正接手一项网站开发任务,实际上也是很难完成的。有些课程老师也经常是安排一些大的任务,但也多由于课时少、缺乏老师的及时指导或设备环境条件,效果也大打折扣。

3. 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学专业确实有很多实验课,如平面设计、影像处理、数字音频技术、电视教材编制、多媒体课件开发、网页制作等,这些实验课的开设一方面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保障,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掌握各种现代媒体的具体使用技巧和策略,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实验课还处于一种附属地位,学校和老师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着设备不足、学时不够、学生实践机会少的现象,实验效果大打折扣。[10]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必须要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课程,而忽视实验操作性的练习,许多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计划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数比例很不均衡,实践课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有关调查结果显示:[11]学生认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5∶5甚至4∶6为佳,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战练习,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一些高校对实验课的“量”是有了,但是“质”却很难保证,不太重视实践效果,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实践课的重要作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实际的实验教学效果不好。

4. 实践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应用教育技术就是最好的学习教育技术方式。然而,在许多教育技术实验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手段用得却不充分,甚至一些依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方式进行,并没有配合一些类似虚拟仿真软件来解决设备不足、效果不好的问题。有些实验,如网络管理、服务器配置,如果事先让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课前走一遍实验过程,然后在真实的实验中进行操作,学生就能更好地抓到实验重点,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需求

关于专业建设和教育的改革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社会需求。那么,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面临着怎样的社会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又需要学生具备哪些专业核心能力呢?1989年,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接受原国家教委电教司、师范司的委托,对电教类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了专门的调研。从应具有的基础性知识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两个维度共109项问题,硕士、本科、专科3个层次组成问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后认为,对于本科层次的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具有五种能力,即(1)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体系;(2)构造、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体系;(3)研究的能力体系;(4)媒体开发、应用的能力体系;(5)管理的能力体系。近十年后,该研究所再次接受原国家教委师范司的委托,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按照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能力两个维度共87个能力素质项组成问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研。按学科具备的能力体系和能力因素的累积比贡献分别为:教学系统设计能力(20.214%);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5.596%);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4.958%);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能力(4.560%);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3.93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3.516%)六项。

从以上两项研究成果来看,教学系统设计一直是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生安身立命的核心能力。今天再一个十年过去了,社会对教育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呢?2006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通过实地访谈、电话采访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对54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和15位用人单位的领导进行了访谈,作了一项有关“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调研,其结果是毕业生有四个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12](1)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实践开发能力不强(52%的人认为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2)科研能力未得到充分的重视(16%的人认为是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仅次于网络与多媒体的实践开发能力);(3)信息技术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14%的人认为教学能力是最需要加强的能力);(4)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普遍不高(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并不一定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从这项调查来看,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实践开发能力代替教学设计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首要核心能力。另一项个案研究也证实这一点:[13]就毕业生去向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3的毕业生进入各类学校,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工作,其余2/3在与教育关联的信息技术行业、传媒行业就职。2009年6月份,笔者单位以教育技术学专业往届毕业生座谈会的形式对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需求进行了调研,邀请了来自各级各类学校、事业单位、电视台、企业、传媒广告公司等的20余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从这次座谈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化培养和综合训练,一方面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从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必须要掌握常用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系统理论,具备计算机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开发、仿真软件开发、网站制作、校园网维护、影视节目制作以及企业培训项目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发展过程中,“在尽量避免‘唯技术论’,但建立在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基础上的‘技术论’恰恰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不可替代性”。[14]

三、以就业为导向,以真实项目拉动,

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

合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

教育技术的出路在于走出象牙塔,针对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和未来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充分融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参与到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竞争、服务和创新之中,完善多样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快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行业互动多赢、校企长期稳定、产学研应用好的合作联盟,形成小而美、差异化、开放性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 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课程,改进教学目标,加强过程监控

学科带头人和整个学术团队要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课程体系建设,要在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具体设计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使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5]对教育认知目标设计应更多关注分析、综合、判断、运用等高级思维技能的训练,而不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深度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专注的学习态度是大学培养的重点。课程多样化不是随意化,不能没有基本的质量标准。新生代具备了独立利用网络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的是学科前沿的、具有深度的、不可替代的、花费大量时间训练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宽泛的、多样的、低水平的、容易获取的课程内容。大学应注重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注学生个体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出让学生头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自主学习模式,伴随着学习过程以“学周”为期限去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提交作业,避免在期中或期末通过突击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加强专业必修课的学时和深度,为学生提供一种难度更大、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挑战性更强的教育,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技术基本功;增加实践类课程比例,强调实验课堂活跃、师生互动交流,将批判性思考、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多媒体交流融入实践课当中,通过课程内容的“综合”与“运用”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

2. 以真实项目拉动,拥有一技之长,导师全程跟进,强化实践技能

大学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探究学问的场所,师生只有面对真实的项目才能将理论、技术和艺术有效地融合。结合新媒体发展和教育技术专业特点,建立了以网络视频、手机视频和交互动画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平台,提供多种媒体的创作、编辑、存储、管理、分发和传送的工作流程,设置《直播教室》、《校园节目》、《原创影片》、《摄影作品》、《班级主页》、《图书商城》和《互动社区》七个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机会。在这个国际媒体工厂,学生按照iPad风格进行美工设计,根据时尚和潮流构建学习、展示、交流和娱乐的空间,可以将多个录播教室上课的内容进行直播,将院系文艺晚会、才艺表演、原创音乐、宣传片和学术报告等内容每天排序循环播出,将学生创作的纪录片、艺术片、动画片和影视教程集合一起进行个性化展示,平台支持广告插播、电子交易和互动论坛等用户体验,方便校园内网上求助、脚本征集、实习招聘和院系合作。

笔者所在学院搬迁到新校区后,专门为学生安排了三年六个轮换的实训实验室(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录像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网站开发与网络维护、动画制作技术和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让所有学生在课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由专业实验教师跟踪四年指导,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高年级同学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低年级同学可以方便使用设备,创造了良好的传、帮、带学习氛围。师生可以自由组合承包数字媒体平台的栏目,也可以跨系组成创作团队,教师支持学生创作并及时反馈意见,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学术和情感互动交流更多,关系更融洽,分享他人的经验和创意,把精力花在最想干的事情上,在玩中学、做中学,避免空虚和乏味,也保证数字媒体平台内容的连续更新。

3. 通过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行业名企的资讯、技术、师资、设备、项目和资金优势,鼓励企业通过加大对专业的投入,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由企业参加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绩效跟踪评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四者交集中的优势互补、多方受益。笔者单位与香港凤凰卫视、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香港分会、香港科讯交流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深圳广播电视技术研究会、上海捷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美国Avid公司、Intel公司、大连元众创意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进行合作,创建多媒体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方出资金、设备和管理人员,在校内成立创新人才与技术培训基地,进行各种行业培训、国内外会议视频拍摄、网络视频教程制作、电子周刊设计、网站信息更新与维护、全国院校影视媒体技术论坛和设备巡展等一系列活动。

还与中国传媒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13所高校创立了开放式网络评选的“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有260所院校、31家电视台和36家媒体支持,激励并挖掘学生内在的发展潜力,形成平台支撑、人才集聚和互动交流的大舞台。在举办过的七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学生作品获得了9个特等奖、5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2个优秀奖;获四川电影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委特别奖1项、入围奖3项和提名奖1项。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完成一项真实的工作,提升人际交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企业精益求精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志趣和学习行为得到有益的引导。

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项目合作和校内实训,有效地弥补了上述调研中出现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五种能力和四方面存在的不足,这种建立在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基础上的新型实践教学手段,激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和自信心的提高,缓和了学校师资薄弱、特色不明显、课程缺乏时效性、实践机会少和实验效果差的局面,改善了社会对教育技术学科的认可度和重视度,真正把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人生进益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实现了大学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3] [12] 周跃良,舒慧东等.以工作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39~42.

[2] 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2006,(7):8~11.

[4] [5] 史宙亮.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73~175.

[6] [8] [10] 王润兰,李孟建,王兰爽. 实践·能力·创新——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24~26.

[7] 李莎,李芒.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施现状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9):13~17.

[9] [13] [14] 潘庆红.地方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媒体类课程整合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4):42~45.

[11] 范晓姝,沈慧娟.高师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70~72.

[15] 罗燕,史静寰,涂冬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6~18.

上一篇:甘肃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