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2022-05-03 12:04:15

美国再次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扑面而来的新工业革命,对至今还在对富士康拼命招商引资,还在想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地方政府而言,是敲响警钟的时候了!

美国又在开始引领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是什么?就是互联网代表的信息革命。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利用导致信息的大量生产。当每天创造出多如牛毛的信息后,就有人开始琢磨,怎么从中淘出有用的东西,为个人生活与企业提高绩效服务。IT产业的前沿目前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信息的搜索、挖掘、分析。前几年国内大量上马云计算,很多单纯强调节约成本。然而,利用同一个云计算服务的各个组织的信息不仅仅是单个组织信息的简单累计,它们更构成集结层面的信息。如果从内部打通这些数据就可以分析集结层面的组织行为。对云计算而言,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节省单个组织的IT成本(即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是它如何提供新的信息并为分析这种信息服务。要发展分析能力,建立数理模型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两年美国讲的更多的不是云计算,而是计算(computation)。许多大学正在把计算作为跨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很多传统学科的名字最近纷纷被加上“计算”这一前缀。目前最热的就是计算生物学。

对新的信息的挖掘和计算正在成为创新活动的前沿。讲个例子,英国有一个对冲基金,它把全球每天Twitter上面的信息用大型计算机进行处理,以此来测量每个国家的公众情绪,然后再推测这个国家当天的股市走势。每天由Twitter制造出来的信息有成千上亿,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利用它,但他们想到了。如果某国公众今天发的信息以悲观为主,就说明他们的情绪不好。人一悲观就容易卖股票,一乐观就容易买股票,他们据此对股市的走向进行预测并决定他们公司投资的方向。两年下来,他们的表现比产业平均高两个百分点。

一个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是个人化医药。生物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学的发展方向。现在从一个人身上可以搜集数百万个生物标签。然而,它们彼此之间的因果机制是什么,现在的医学界根本不知道。可能至少还要50年,而且需要全世界规模的大笔投入,人类才能搞清楚生物标签之间及这些生物标签与药的化学成分之间的因果关系。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医学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了病,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生物学特征调整药的化学成分,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对症下药。也就是说,未来的西医在治病用药时将与中医相似。现在的西药是大众生产时代的产物。它只是告诉你,吃这个药是治肝炎的,65%有效,35%没效。这35%为什么没效,没有人知道,因为它只是在临床试验时的统计数字。与此相反,中医一直强调根据个人的病情下药,但问题是中医把生物过程完全黑箱化,没有具体的因果分析。在信息革命的未来,医学将出现西医强调的因果机制和中医强调的个人化用药的结合。这将是一场医学上的革命。

对中国的未来有最深刻影响的恐怕是三维((3D))打印机的出现。它不用经过因循守旧的敲击、扭曲和切削原料这些传统机械工序,而是通过一个像打印机一样的机器用层层叠加材料的方式生产出产品。比如说做手机的壳子,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把所有设计调出来,一摁键,那边就开始做,就像浇铸似的,用特殊的材料,一层一层地打印,结果很好。在未来世界的许多东西,按照一个理想状态,都可以这样做出来。这个东西的诞生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将是十分深刻的。现在我们使用的各种东西都是由工人在工厂里用机器来制成的。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机器,它什么都可以造,而且根本用不着去专门的工厂,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到了那时,还需要世界工厂吗?今天支撑世界工厂的中国农民工到了那时候将以何为生?

在一个在家里可以生产各种商品的时代到来时,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将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有充分的想象力才能应对这一天的到来。在三维打印机的产业链里,用来印东西的复合材料必将成为最有潜力的一环。同时,各种产品的设计也将成为重要的一环。大量的就业将会围绕着为生产,维护这些打印机、这些打印机使用的复合材料以及各种与产品设计有关的咨询服务而存在。很多美国专家认为,当生产由大规模制造模式转向更加个性化的生产模式时,很久前被新兴市场抢夺的生产岗位将会重新回到发达国家手中。这对至今还在对富士康拼命招商引资,还在想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地方政府而言,应该是敲响警钟的时候了!

美国能再次引领新工业革命,在于它有一套由新人、新公司、新办法来创造新产品的市场机制。从创新的动力和机制来说,不断更新的市场要容易得多。日本的电子行业永远是由索尼、松下那几家垄断,其内部的各种惰性和既得利益使它们很难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不断地做出创新。《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说,这样的体制正是日本的电子业衰落的重要原因。对照美国、日本的创新体制各自的优缺点,中国必须认清由地方政府主导产业升级换代的体制的强项与短板。短时间的大量资源投入是中国模式的强项所在。然而,当各地蜂拥而上光伏产业后,很快就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并导致全球光伏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度缩水。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它应该依赖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为企业提供他们没有但又十分需要的支持。政府手里的资源也不应该像一样一下子砸在一个产业里,更忌讳政绩驱动原则。政府应该干的是提供创新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并鼓励产业发展的多样性。

物品极大丰富时代的平等

经济学一直在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美国最近有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为我们带来一个物品极大丰富的时代。互联网、物联网、计算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工程、三维打印、纳米技术、人机互动界面,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将创造出一个物品过剩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整个人力资本的结构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制造业工人将面临失业的威胁。但与此同时,会有大量与新产业相关的服务需求产生,比如机器维护、各种各样的设计。这种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一个社会后果是,有知识的人会在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方面占有更大的优势,而没有知识的人将在就业与收入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现在在美国硅谷和华尔街工作的人,收入和一般老百姓已经差距很大。科技革命带来的后果将使收入差距会更大。未来的社会将在平等和分配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问题。如果不想办法解决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任何社会都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非要打造所谓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很多可以从小事做起。据报道,一位印度的企业家做了个有益的试验,他把iPad给根本没有上过学的贫民窟孩子,里面存有用英语教生物学知识的游戏,看这些孩子能不能自己学东西。三个月之后发现,他们能掌握20%的知识。后来这个企业家派了一个比他们大几岁、但也没受过教育的孩子,专门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去鼓励他们。又过了三个月,发现他们能自己学会30%的内容。这个企业家又为这些孩子找来志愿者通过远程教育的形式提供辅导。三个月后发现,这些孩子掌握的程度上升到50%。通过这样一个试验,这位企业家得出结论,印度需要的是25美元一台的、有类似iPad功能的电子产品。它将成为印度在信息时代为减少不平等的努力中重要的工具。中国有这么强的电子产品的山寨生产能力,为什么不学习一下这位印度企业家呢?中国地方政府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出资提供200元以下的,有类似iPad功能的电子产品,然后再组织大学生、退休教师为主的志愿者,通过互联网提供学习方面的咨询,让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能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苏联教育模式新启发

在这样一个工业革命的前景面前,中国的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一方面,过去的教育体制严重地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能力。这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言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的经济结构将日益向知识密集型发展,缺乏创造力就意味着缺乏竞争力。正是在这种认识下,国内近年来纷纷向西方的通识教育方向转变。然而,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的状况,特别是就业市场的状况,又为我们从另外一个方面认识通识教育提供了视角。据研究,美国大学中获得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学位的毕业生,无论是在工作机会还是在收入方面都大大超过获得其他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在过去几年美国高达9%的失业率里,有2.5%~3%的失业是结构性的,即有空缺但找不到合格的人。美国的通识教育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特别是当金融危机后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同时学生负债又高达1万亿美元的条件下,人们纷纷质疑过去长期以来推行的通识教育还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过去的通识教育培养的所谓全面的通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前提是大众生产时代大公司需要的各种白领管理人员。随着这种大众生产模式成为历史,全球生产模式又不断把传统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转向发展中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势必进入一个深刻的反省改革期。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学近年来纷纷兴办各种在本科生中培养创业的企业家课程。 对中国的未来有最深刻影响的恐怕是三维((3D))打印机的出现。

现在回过头去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国学的是苏联模式,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被认为是过于狭窄。然而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无论是对这个苏联模式的批判和对美国通识教育的认识都需要重新反思。也许我们在未来讨论教育改革、在强调培养人的创造力和人文情怀的同时,也应该继续重视专门技能的培养,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果永远只是跟在西方的后面追的话,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里与人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上一篇:走进奥斯卡的大陆抗污村民 下一篇: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