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情”与“境”

时间:2022-05-03 08:04:52

语文教学的“情”与“境”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创设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习变为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做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多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激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发挥想象,静中思动

想象,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这里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正确处理语文教学的“情”与“境”,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逾越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高婷:济南市槐荫实验中学。

上一篇:生命的思索 下一篇:洋思教学模式的特征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