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天涯,去国怀乡

时间:2022-09-25 09:13:11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虞美人》被视为其生前最后的绝唱。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海外乡思》则被赞为英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抒情诗之一。这两首诗词均旨在表现远人天涯,去国怀乡之幽思,却因时世的不同,个人际遇的差异展现出别样的风情来。

先看李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纵观中国诗词,以离愁别恨,去国怀乡为主题的比比皆是。这大概与古人的生活境况有关。所谓“学而优则仕”指明了读书的最佳出路――入朝为官。故孟郊有“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道尽了读书人十载寒窗,一朝登科的春风得意。因此中国古代这些文人骚客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只为能够一朝“放荡思无涯”。李煜,作为一朝之主,自然不可能有此体验感受。然而,命运弄人,世事无常,在他执政14年之后,宋朝大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一国之君无奈身陷囹圄,沦为阶下囚。《虞美人》即是他被俘后所做,尽述去国之哀思,亡国之巨痛,将其欲说还休的感时忧国,抚今忆昔的苦闷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据说,此词完成之后,于李生日那天由歌姬演唱,词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不幸传于宋太宗赵光义之耳,使其怒而杀李煜。所以,这首词,可说是李煜的绝命词。

再看罗伯特布朗宁的《Home Thoughts,from Abroad》(《海外乡思》):

1.郁郁英伦好,/缅想四月初;/清晨梦乍醒,/一碧吐新榆;/繁枝绕老树,/叶叶正扶疏;/婉转金丝雀,/歌喉美且腴;

2.英伦好时节,/孟夏月清和!/翩翩忽五月,/归燕啄新泥;/篱畔玉梨开,/田边金花敷;/花叶低垂处,/清露缀明珠;/画眉啼不住,/每歌意踌躇;/深恐再听难,/意外片欢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英伦之景秀美依然,可远居意大利的罗伯特布朗宁却无以得见。虽然布朗宁最终选择意大利作为其婚后定居之地,可思乡怀旧,远人天涯之情人皆有之,英谚不正也有“East or west,homeis best”!意大利虽美,但在诗人眼中远不如故乡英国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亲切妩媚,打动人心。尤其在诗尾,作者率直地道出 “the buttercups,the little children’s dower――far bfighter than this gaudy melon-flower!”意大利的甜瓜花虽色彩浓艳,却流于俗丽,怎比家中homely的金凤花亲切自然!

《海外乡思》是布朗宁最负盛名的抒情短诗,与华兹华斯的《我曾在陌生人中做客》齐名,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两首表现思乡情结的诗歌。

李后主的词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词开句即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得苍凉、悲苦。春花秋月原是良辰美景,然而对于人生境遇落差巨大,有着亡国之恨,背乡之苦,囚禁之辱的李后主来说犹如讽刺。不堪回首的种种往事明月春花岂知!当日之物应在,只是人非。作者不是着力写景物,而是着力写自己的主观心绪。最后,作者将自己的一腔悲愁以东流人海的一江春水作比,虽是夸张,直言自己的愁绪如江水般绵延不绝,永无止息。贴切生动地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造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词中两番设问,以示作者去国怀乡之切;词中更用“不堪”、“犹”、“愁”直接点明作者的悲凉哀痛。李煜正是用清丽精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词成为抒情言志的新体诗,对后世词坛亦有较大影响。

罗伯特布朗宁的《海外乡思》通篇几乎都是在描故乡之景,并未在思乡之情上多用笔墨。他满怀深情地描绘了阳春四月那低矮的枝桠,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五月的一树梨花,一地的三叶草,在枝头啁啾的燕雀和机灵的画眉。动静之中,相映成趣,构成一副细腻温暖,清丽脱俗的春日图。全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情调,但并未出现一个表达思恋的字眼,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用间接婉转的手法诉说去国怀乡之情。

其次,两首诗词虽主题一致――均为眷恋故土之情,但感情基调却大相径庭。李煜的词是亡国被俘,颠沛流离之痛,自始至终充满了一种欲说还休的悲情。而布朗宁只是如数家珍的向读者展示故乡的一草一木,使全诗洋溢着一种令人向往的自然气息。当然,这与作者的身世背景,人生际遇有着很大的关系。李后主贵为天子之时,曾拥有“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可谓穷奢极欲,享尽声色犬马之娱,然一朝被俘,归为臣虏,饱尝阶下囚的辛酸耻辱,此种反差简直是天差地别,非常人所能承受,故悲大与恋。而布朗宁出生于伦敦市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虽说其早期诗作的风格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承认,其爱情婚姻也颇多曲折坎坷,但总的说来,他并没有经历过李后主那样的大喜大悲,故其诗作虽有眷恋之幽思,但总体上透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之,远人天涯去国怀乡之情人皆有之,南唐后主李煜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诗人布朗宁虽在时空上相隔甚远,却均以自己别样的风情演绎出《虞美人》和《海外乡思》这两首千古绝唱,将他们远在异乡,眷恋故土的情思,缀以时代背景,个人际遇的印记,表现得酣畅淋漓,隽永悠长。

孙姣夏:陕西榆林学院外语系讲师。

上一篇:满汉融合与纳兰性德的出现 下一篇:会曹操(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