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01 02:50:57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问题意识 探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最大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主要外部条件,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新课改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们要寓思想品德知识教学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在教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课时,我通过制作了一组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将内容系统地展示出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探究热情。首先围绕“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这个主题,通过视频说明目前中国需要适应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要求,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并积极参与,由此才有可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然后围绕“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主题,通过视频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发展机遇,从而说明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是实现祖国腾飞的两个侧面。最后通过视频告诉学生,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也要增加“忧患意识”,引出“增强忧患意识”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要树立爱国责任,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问题。因此,探究性学习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的模式,把学生置于提问的主体,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以“问”定教学目标,以“问”来组织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2. 善待学生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存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教师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也品尝成功的快乐。

3. 遵循渐进原则。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遵循渐进原则,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教学中应用多种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潜质,让学生想问;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对话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敢问;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问;激活学生的认知,促进课内外沟通,引导学生思辨问题的价值,使学生善问。只有遵循“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渐进原则,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

4. 持之以恒训练。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不要急功近利,而要整体规划,从细处入手,长期系统训练,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探索求真,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亲自探索并发现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真理。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探索的机会,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相信学生有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现。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从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摸索探究的规律,体验情感,丰富经验,升华认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这正是乐于探究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质,帮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探究学习重过程而非结果,故探究学习中无“好生”“差生”之分。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学习的形式,把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学习内容宜个体探究,就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勿强求一致。如教学《认识自己》时,我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去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从容地面对自我和同学。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学习要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正是顺应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准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改变枯燥教学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勇于质疑、乐于探究,从而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倾听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性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