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美托洛尔与西地兰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01 03:10:00

比较美托洛尔与西地兰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静脉注射美托洛尔与西地兰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 方法 96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静脉注射美托洛尔与西地兰治疗。结果 美托洛尔与西地兰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2%(41/48)和77.08%(37/48)。结论 美托洛尔能有效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

【关键词】室上性心律失常;美托洛尔;西地兰;心室率

室上性心律失常能对机体造成如低血压、脑、肾脏供血不足、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故需及时控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心内科急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观察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96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比较美托洛尔与西地兰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包括房颤、房扑、房速。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新近出现的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IV级的患者。共观察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20~71岁。随机分为两组,西地兰组48例,美托洛尔组48例,两组病例无统计学差异。

1.2 给药方法 ①西地兰组(48例):近1周未应用洋地黄的患者,开始治疗时给予西地兰0.4 mg静脉注射,如30 min后未见效者再给0.4 mg,再30 min后仍无效者再给予0.2 mg,总剂量不超过1.0 mg。近1周内已经口服地高辛治疗者,开始治疗时给予西地兰0.2 mg静脉注射,如果30 min仍无效者再给0.2 mg,再30 min后仍无效者再给予0.2 mg,总剂量0.6 mg;②美托洛尔组(48例):美托洛尔5 mg,用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病情需要可相隔10 min重复注射,视病情而定,总剂量10 mg,如静脉注射后4~6 h,心律失常已经控制,用口服胶囊维持一日2~3次,每次剂量不超过50 mg。

1.3 监测方法 用药前及用药后30 min,持续心电监测和血压监测,记录心率、血压、及临床表现。所有患者用药前和治疗结束时再分别描记12导联心电图各1份。

1.4 疗效评定 按治疗后心率变化情况分为两种。①有效:患者心室率降至100次/分以下,或较治疗前基础值下降20%以上,或转复为窦性心率者;②无效:患者经治疗未达到上述要求者。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

检验。

2 结果

美托洛尔与西地兰用药前患者心室率分别为(140.98±13.97)/min、(141.86±14.13)/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心室率下降分别为(101.03±12.56)/min、(102.06±14.35)/min,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习惯应用西地兰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但在预激综合征伴房颤、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急性心肌梗死24 h内不用或慎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新近出现的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功能IV级的患者等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循环及神经元中介的儿茶酚胺类的肾上腺素能活性相关,过度的β受体激活可使心率加速,血压升高。β受体阻滞剞能有效减弱肾上腺素能刺激的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效应。美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剞,主要在心肌通过竞争儿茶酚胺结合位点而抑制β1受体。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用美托洛尔与西地兰均能有效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5.42%(41/48)和77.08%(37/48)。有关文献报道,静脉用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最多见为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可耐受性低血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能与本次研究观察的患者例数少有关,需待临床工作中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美托洛尔能有效、迅速、安全的控制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室率,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普遍推广使用,可以作为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斌,等.美托洛尔注射液与西地兰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临床内科杂志,2009(6):414 416.

上一篇: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下一篇:11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