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时间:2022-04-30 11:29:17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当今的数学课堂早已不是以前的“填鸭式”教学,而应当是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能调动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但是学生不是一味地接受、储存信息,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思维和理解。无论教师怎样教,都需要学生自身去内化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仅仅起了主导作用,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学习,激励他们热爱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数学课堂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创设有价值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我用提问、回忆式创设情境,我说:“同学们,还记得前几天我们学校门口围了很多小朋友在做的那个游戏吗?”学校门口的游戏很多,为了把学生往今天所学的内容上引,我附加了一些肢体语言。学生们很快说了出来“套圈”。然后我又问:“我们班参加套圈的同学谁最厉害?你是怎么想的?”简单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随后,我导入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班也有几位男生、女生来做这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谁最厉害?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新方法‘统计’。”就这样通过巧妙、简单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为下面学习新知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探究体验,明晰新知

在教学中,我喜欢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知识更贴近自己,感受更亲切,让他们在参与中体会成功,从而轻松地学会知识。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学生观看过各种平移和旋转的画面后,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我随即安排女生起立向前走三步“猫步”,随后托起裙摆原地转一圈再向后走三步“猫步”。这样,女同学亲身体验了平移和旋转,男同学也在一旁真切地感知了内涵,本课的教学教师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三、拓展游戏,寓教于乐

在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开展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开展多种适合的游戏。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准备好了蛋糕给玩具熊过生日,然后分蛋糕,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几分之几,本课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都很好地完成了,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

四、竞赛评比,感受成功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满足学生的感受,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争强好胜,积极争取成功是他们的特征之一。在做计算题时,为了不让学生感到乏味,我常常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队如喜羊羊队、懒羊羊队、沸羊羊队、美羊羊队等,在每队中选择学生来板演,做对的学生就加他们小组的分,这样学生们的兴致很浓,参与率很高,效果也很好。这不仅仅让他们获得了知识,还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效度,以及增加集体荣誉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巧妙激励,提振信心

在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表扬他们,无论是谁,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写端正了,上课肯举手了,或者错题没以前多了等等,我都会进行口头表扬,这样学生才会更有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当然,口头表扬过多,学生也就习以为常,必要时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还自备了一些他们喜欢的卡片、小饰品等。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他们非常欢喜。这样看似枯燥的课堂就会变得活跃起来,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实现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简单数学变为“快乐数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己追求知识的殿堂。

(责编 陈剑平)

上一篇:“乐”字当头 轻松识字 下一篇:追寻生活:回归作文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