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动态生成 演绎精彩课堂

时间:2022-10-05 12:44:49

驾驭动态生成 演绎精彩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一、有效利用,尊重生成

我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让学生以5分钟为单位数出每个数字代表的时间。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有一男生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数太繁琐了,只要记住四个数字就可以了。”我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在钟面上,12和6是对称的,分别表示整时和半时;3和9也是对称的,分别表示15分和45分。”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学生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出现意外是正常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花的涌动。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我们就没有必要对教学中的意外进行预设,而是应关注更多的意外发生,并且有效地利用这些意外,让课堂绽放精彩。

二、善待错误,引导生成

如在教学“8加几”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引出算式“8+7”。然后,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用哪些方法计算。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试着计算“8+6”。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等于多少吗?

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对,8+6=15。

(学生们哄堂大笑,有的还指着他说:“真笨!”生2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

师(微笑地看着生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昨天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

(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我把这位学生的想法进行板书,让大家说说出错的原因,生2似乎也悟出了错误所在,大家经过共同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生2:噢,我明白了。计算“7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十,计算“6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 (他的迁移之快,令全班学生刮目相看)

课堂本来就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其教学效益就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大可不必藏着、捂着,要让学生明白出错并不可耻,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要牵而带之,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异常的光彩。

三、关注细节,放大生成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能用直尺画一个圆吗?为什么?我本来期望学生通过这一问题体会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不同,它是由曲线围成的。但在大多数学生认为无法画出时,生1和生2竟嚷着说“可以”。“真是捣乱!”我暗想。于是,我请他们在黑板上画一画,想通过事实让全班学生知道他们是在瞎起哄,但结果却让我感到意外。生1在黑板上画出了下图,并解释说:“这样画下去就能画出一个圆,而且线段越多,越接近一个圆。”而生2则先在黑板上用直尺画了一个正方形,然后在其中间描出一个圆。

“何不利用他们画圆的方法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呢?”于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后,我组织学生对生1的画法进行思考交流:“这样的画法有没有道理?有什么注意点?”有的学生说:“开始画的线段其实就是圆的直径。”有的学生说:“画的线段要一样长才行,交点的两边也要一样长。”还有的学生补充:“其实那就是圆的半径,交点其实就是那个圆的圆心。”……面对生2的画法,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他画的正方形边长是8分米,那你知道哪些关于圆的信息?”有的学生说:“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画成的圆的直径就是8分米。”有的学生说:“圆的半径是4分米。”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的圆心。”……

在上述教学中,正是由于我关注了生1的画法,学生才有机会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正是由于我关注了生2的画圆方法,才让学生有机会关注圆与外接正方形的关系。其实,这两个图形对学生学习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这一“活水”,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姿多彩” 下一篇:“乐”字当头 轻松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