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时间:2022-04-30 04:55:58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内容摘要:阅读难是许多学生的共症,其主要原因是问题意识不强,致使阅读多留于文字的表面,不能作深入的思维。本文针对这一病因,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这一论题并结合教例,从“初读”、“细读”、“精读”“展读”四个层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培养 问题 意识 提高 思维 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而在语文学习中不难发现,多数学生恰恰相反。那么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呢?

一、初读课文时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问题意识,提高逐层性阅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告知学生,人一般的认知规律总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所以初读课文时可着眼于整体而问:从课题看,课文可能写什么?阅读课文后想一想究竟写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自己写,能不能写得更好?

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学生按此五步逐层思维获得:看到这个课题,我们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门;课文中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作者先是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最后激励人们走进文学之门;为深入浅出地阐述文学是什么及其意义,作者用散文诗式的语句,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为激起我们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如果是我写,还可在打开文学之门意义阐释后趁势引导学生怎样一步步地走进文学大门以及如何在文学中自由翱翔……这样逐层思维,使学生阅读如层层剥笋,很自然地由表及里全面把握课文,并使阅读富有创造性。

二、细读课文时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提高探究性阅读思维能力。学生按照上述步骤,在初读时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收获,但同时肯定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现一些疑惑,这既是学生阅读学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又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极好抓手,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初读时要及时记录下自己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疑惑,细读时就要以此处为切入点,进行发问思考,仔细阅读课文,努力探究问题的答案。

如有学生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发现课文是写藤野先生的,可该文章开头却大篇幅地写成群的清朝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以及作者前往仙台等事,只字不提藤野先生,是不是有点离题了。在课文阅读交流中,该同学提了出来,我充分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大家展开讨论……这样既强化了学生问题意识,又有效地开展了探究活动,从中提高了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时培养学生的课文重点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鉴赏性阅读思维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我又告诉学生,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行文重点、训练重点以及独到的写作特色等,那么在精读时,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进行设问,并进行阅读鉴赏活动。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其学习重点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许多学生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了以下设问:作者为什么在写紫藤萝花繁叶茂的同时,还要写它的孤苦伶仃?文章是写紫藤萝瀑布的,为何还要写作者的自我经历呢?作者在写紫藤萝花时有什么深切的感受?这一主题是怎样一步步揭示出来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鉴赏,不但能迅速地解读课文的主题及其写作特色,而且能突出文章重点,提高学生的鉴赏性阅读思维能力。

四、展读课文时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性阅读思维能力。拓展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实现学生阅读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每一课阅读教学我都设置了拓展阅读教学环节,并教给学生对比阅读质疑方法:主要选择同主题或同体裁的课外文章与刚学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思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思维能力。

如学生按我教给的比较阅读思维方法,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去配发的《阅读空间》读本中找到同题材的马克・吐温《童年》阅读比较:在主题上两篇同是写童年天真活泼、自由快乐的生活,不同的是前篇还有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之情。在写法上前篇是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空间所发生的事来叙写的……;而后篇则截取的是童年生活中光着屁股扮演小熊的一件趣事来表达主题的……。这样还有效地实现了学习知识的有效迁移。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思维方法,使学生有疑、会疑、质疑,更会解疑、思维、探究,从而在阅读中不断质疑,在质疑中不断思维,在思维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再质疑……在如此的螺旋式的循环上升中阅读思维获得质的飞跃,终而形成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

上一篇:文学领域的第三次创作的意义与内涵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