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课堂建设

时间:2022-08-24 02:49:33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课堂建设

内容摘要:有效课堂建设是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赋予教改教研工作新的内涵,立足于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课堂 建设

一、有效课堂建设应当抓住“环节完善”这一要点

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的现象,语文教学的全部流程放在了课堂这一空间之内,时间较为紧张,教学效率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是片面的、狭隘的,教师应当着眼于教学全流程的完善,打造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活动。首先要引导学生坚持预习,将提前开展学习作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利用课前预习环节解决基础知识内容,才能够将课堂有限的时间挤出来用于探究活动。同时,课前预习环节还可以熟悉教材内容,确定学习难点,让语文学习活动更具针对性效果。其次,教师要抓好课后拓展环节,着力构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完善”这样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尤其是要发挥课外活动的补充功能,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训练,弥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短板,全方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有效课堂建设应当抓住“师生互动”这一重点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欲望较为强烈,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关注这一点,整个教学活动就会陷入单调枯燥的境地,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激发,教师的讲授效率也难以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强调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更多时候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给予指点指导,紧扣师生互动环节体现教学素质化水平。例如在《背影》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侧重于抓住几次背影出现的环节,抓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从这几个重点部分入手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体框架,站在全文的角度领悟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表现手法。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思路更为开阔,讨论研究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形成了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有效完成了学习目标任务。笔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予以点拨,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和深广度。

三、有效课堂建设应当抓住“均衡兼顾”这一难点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会面对各种基础与能力的对象,这样的现状对教学的均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出现两头顾不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使之与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相适应,打造因材施教的语文教学。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体现因人而异,学生的基础薄弱,就设定较低的学习目标要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分层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畏难情绪,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其次,笔者在教学全流程都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重点抓住课堂学习要求与课后检测达标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课堂要求方面主要是设置不同难度的提问,根据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灵活进行,确保班级各个层面学生在学习参与上的兼顾效果。课后检测达标环节主要分为试卷的AB卷设置于能力过关要求分设两个方面,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对中后位置学生学习状况的兼顾,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成效,尤其是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消极情感。

四、有效课堂建设应当抓住“形象提升”这一亮点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建设离不开形象化手段的运用,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手段的普及,为教学成效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在这一方面开展了有效运用,从各地端午节风俗短片的演示导入《端午日》的学习,从济南冬天景的演示来加深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领悟,从天安门广场全景图像演示来补充学生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材感知的匮乏等等,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在丰富学习内容、提高直观效果以及打造生动课堂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尽可能自己上网搜集素材,自主制作教学课件,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为一体,演示过程穿插有序,紧扣演示的最佳环节,较好地体现了多媒体手段对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

强化有效课堂建设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打造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新港初级中学)

上一篇:语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论《弟子规》思想内容的继承与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