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减负增效”,回归教育理性

时间:2022-04-30 06:19:01

高中“减负增效”,回归教育理性

摘 要: 2009年,常州市教育部门出台高中学生减负“五项严规”,要求辖区各校厉行严规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从根本上扭转学生极端自残事件的屡屡发生。作者以为当前的高中教育实属是在一条畸形的道路上狂奔,为了片面的升学率而置学生身心健康于不顾。高中教育“拨乱反正”、回归教学常态是必需的。

关键词: 减负增效 教育理性 素质教育

一、话题的缘起

江苏常州地区高中教育领域真正开始直面“减负增效”这一话题是在2009年5月12日常州市教育局召开全市高中教育工作会议,通过《既要严格减负,更要全力增效》之后。之前,5月6日,常州市教育局根据市政府决议出台了学生减负“五项严规”,其中针对高中的规定是“重中之重”,如严禁高中周六补课、夜自修上课等。为应对这一变化区内各教育局、各高中兴起了“减负增效”命题的研究与实践。

常州高中减负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此得到了省厅的肯定。5月21日,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在常州市高中课程改革现场推进会上对常州教育在全省率先减负增效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省教育厅也出台了相关的减负规定,推进全省“减负增效”的工作。

二、“减负”面面观

高中减负给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所带来的冲击还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体现在课时量的大幅度缩减。比如,我校以往高三各科周课时量为14节/班(周一至周五每天2课时,周六周日补课同样也是每天2课时――学生每月“休假”一天),减负后,周课时量为5+1节/班(周一至周五每天1课时,外加一周1次辅导课,周末息双休)。这对于已经习惯于“粗放式”教学方式的师生而言,必然存在着一个相对艰难的调整适应过程。除了课时量缩减外,减负对一线教育还带来另外一大冲击,即考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教师德育工作的智慧,因为学生不再强制要求来校上夜自习,课后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学习的自觉性。然而,学生早就习惯了“被管着”,而教师也习惯于“事事管着”学生。一旦松开、一旦放手,则结果会怎样?难以想象。

然而,减负所带来的最大的压力还不是源自一线教学的层面,而是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应试教育为指向的现行体系下,社会、家长对减负的重重疑虑。“常州减负了,别的地方不减;江南减负了,江北不减,高考时候怎么办?”“高三反正要高考了,这个减负对他们没有影响,但是两万多名高二学生都成了这个政策的试验品,如果试验失败了,怎么办呢?”“现在减负了,学生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了,是不是要给教师做家教大开方便之门呢?”……

一言以蔽之,减负所带来的所有的问题源于“升学”压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必须经历的阵痛,“减负”势在必行。

三、“减负”势在必行

“减负”,首先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中国学生学业负担之重是路人皆知的事实,而高中生学业负担尤重。仅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就可窥豹一斑,例如溧阳地区的高中学生减负之前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基本上超过16小时(一般早晨6:30到校、晚上10:30离校),每月在校学习天数超过28天(一般每月休息1至2天)。这么长、这么多的在校学习时间只是为了“应试”、为了“高考”,如此重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相反却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重的负担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长期紧张和不安,并由此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减负”,其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绝对不是简单的减负,但是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就势必对现行教育减负。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可见,人为为了追求高升学率而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绝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体现。应试教育观念和方式有悖于教育宗旨和规律,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原则,抑制了学生的特长发挥和个性发展。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扭转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发展要看升学率”,这种急功近利、扭曲了的政绩观,不仅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落实,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一个由身心不健康、“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的国民群体所组成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四、“减负”难在“增效”

许多一线教师都深切地体会到“减负容易,增效难”,因为当前考试机制和评价机制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学生必须面对高考分数的选拔,教师也必须面对分数的考核。减负减掉了过重的学业负担,也减掉了学生过多学习的时间,但还很有可能减掉高考的分数。这也正是家长们所担心的。

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我以为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以教为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确立“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指导思想。

2.处理好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促增效。

3.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以减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率。

为此,教师需要做到:

1.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以学为主,研究学法,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弹性化教学方案研究,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师生互动留下空间。

2.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提升学案编制水平和使用效益,真正把学案作为指导学生自学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工具。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和独立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机制。

3.进一步加强课程统整,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教师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统整。如处理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内容的统整,以及学科之间和学科内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融通,等等。并且还需要学会科学合理安排课程,依据知识的内在结构重组教材,依据内容主次和难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调整教学进度。

五、呼唤教育理性的回归

何谓“教育”,古来圣贤评述甚多,堪称“汗牛充栋”,然而,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我们现在却似乎很迷茫――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干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或许一线教师被繁重的工作和任务压得只剩下身心的疲劳和憔悴,以致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理论研究;或许受外来干扰的因素太多,被强大的行政力量、舆论力量牢牢牵制着,以致一线教师丧失了思考的权利和思考的激情。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我的理解是教育就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而不是分数,或者说就业。教育应该是幸福的,无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理应体会到这种幸福。可是,重负在肩的应试教育让人感到绝望。当教育回归理性的那刻,学校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应当一起呼唤教育的理性回归。

上一篇:加强守纪教育,营造学习氛围 下一篇:职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