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2-04-29 04:06:47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 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

关键词:老年病;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752-02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高血压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而在老年人中高血压更是常见病及多发病。以往临床上主要依靠偶测血压(CBP)来监测血压,但CBP常受到心理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以敏感、客观地反映真实血压水平,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sup】[1]【/sup】,它在高血压的诊断、预测靶器官的损害以及评价降压治疗的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2例,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102例患者中,男68例,女34例,年龄48岁~90岁。并且入选患者在监测期间均接受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入选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组(年龄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变化,包括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m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全天平均舒张压(24 h mD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计算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PP):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100%,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四型:夜间血压下降率≥20%定义为超杓型;10%~19%为杓型;0~9%为非杓型;80%为有效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sup】2【/sup】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24 h动态血压各参数的比较 全天、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之间没有差异。老年组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舒张压均低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24 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老年组主要表现为非杓型28例(46.7%)和反杓型20例(33.3%),其次为杓型12例(20.0%),超杓型0例;中年组主要表现为杓型18例(42.8%)和非杓型17例(40.5%),其次为反杓型6例(14.3%),超杓型1例(2.4%),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

2.3 两组舒张压低于60 mmHg的发生率比较 日间舒张压

3 讨 论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sup】[2]【/sup】。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更为显著,2005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1 600万,且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JNC7【sup】[3]【/sup】指出,55岁血压正常的人未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为90%,有研究表明大约2/3的高龄老人患有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具有其自身特点如:舒张压低、脉压大、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异常等。目前认为脉压主要受动脉弹性的直接影响和反射波的间接影响,神经体液因子及内皮功能减退等因子也参与其中【sup】[4]【/sup】,与血脂、血糖、血肌酐、体重指数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相比,脉压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指标。本文结果显示老年组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明显高于中年组,平均收缩压在治疗状态下没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故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平均舒张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Stacssen等【sup】[5]【/sup】研究发现正常人血压存在日高夜低的生理节律,并随着年龄增加这种节律逐渐弱化,到80岁以上约有83.3%的老人丧失了其被称为dipper型(杓型)的正常节律。本组资料也显示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非杓型46.7%,反杓型33.3%)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目前认为这种昼夜节律异常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就高血压治疗而言,早在1996年,国外有学者就提出了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观点【sup】[6]【/sup】,主张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心血管系统的生物节律及疾病发生的规律进行高血压病的治疗,认为个体化的给药时间及剂量可能是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有效办法。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该在控制好血压的前提下,注意怎样更好的兼顾舒张压过低及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Vdeecchia P,Schillaci G,Rebodi G,et al.Ifferent prognostic impact of hour mean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pressure on strok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irculation, 2001,103:2579-2589.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84-1285.

[3] Aram V,George I,Henry 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2560-2572.

[4] 蒋雄京,李臣文.大动脉硬化-临床医师面临新的挑战[J].高血压杂志,1999,7:198-200.

[5] Staessen JA,Gasowski I,Wang JG,et al.Risk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J].Lancet,2000,355:865-872.

[6] Strake RJ,Benson SR.Chronopham acologic conside rations when treating the patient with hypertension a review[J].J Clin Phamacol,1996,36:771-782.

作者简介:李菡(1974―),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邮编:037008)。

(收稿日期:2011-02-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6例诊断分析 下一篇:门诊经皮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