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怎样好好“听课”

时间:2022-04-29 02:22:01

教学生怎样好好“听课”

摘 要:传播信息有两个方向:输出(就是说和写)和接收(即聆听),大多数人重视信息的输出而忽视了如何正确的接收信息。笔者认为,正确的聆听是谈话顺利进行的前提,这一点对学生尤为重要。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善于聆听就能抓住教师讲课的脉络和重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输出 信息接收 学生

一般来说,传播信息有两个方向:输出(就是说和写)与接收(即聆听)。

大多数人都重视怎样去改进输出。比如说“怎么样让人们听从我?”“怎么样说服人们?”等问题便成为传播信息者的重点目标。因此,教人如何沟通、说话有力、舌灿莲花的课程便很吃香。相反,传播信息的另一个方向――聆听,却常常被人忽略了。事实上,单靠好口才是不行的。如果听众听不懂,或是误听或漏听,那么就算有再好的口才也归枉然。

基本上,聆听是指留神地、细心地听别人说话。如果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只听到那个人在讲话,而并没有认真地去揣摩他话里的意思,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聆听。像这样只通过听觉器官,听到声音,那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听的最低层次。如果领会别人话中的意思,达到了解别人的目的,那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可称为“注意聆听”,是聆听的较高层次。倘若是“用心聆听”,不但要领会别人所说的话,还要能探测出话中所隐含的感情和情绪,这是聆听的最高层次。所以,作为一个好听众,就应该努力地听出别人的“言外之意”,并且除了要听得懂一个人在“说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一般人除了用语言和别人沟通,也借助脸上的表情、语气、手势与反应等体语来表情达意。这种“不用语言的沟通”,就是所谓的心领神会。

“用心聆听”不只是要求一个人很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还要尽可能去了解别人话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用心聆听”可以帮助达到真正了解一个人的目的。但是,“用心聆听”并不意味着必须同意别人的看法,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个人一方面尝试了解别人,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立场,保留自己的意见。如果一个人肯用认真诚恳的态度去了解别人,一定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执,双方的观点也能更趋一致。

一个好听众一面“用心聆听”一面保持沉默是不够的。他必须小心地避免使用挑衅或有敌意的语调,在适当的时刻询问适当的问题,并且必须是发自对说话人观点真正的兴趣的问题,才可以得到最好的答复。这类发问称为“澄清用问句”,比方说:“这点是不是可以引申一下?”或“请你替我解释一下好吗?”或“请再说一遍你的论点好吗?”而最有用的问句是:“让我用我的话把你的意思再说一遍,请你听听对不对。”

有很多时候,我们常会一面聆听人说话一面又下断语,或者急着要把自己的思想、意见、建议等等告诉对方。因此当对方讲话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忙着组织这些材料,想着怎样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由于我们只急着要讲出自己心里要说的话,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听到别人在说些什么,更谈不上了解他的观点,以及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了。一旦有了上述的判断或回响的企图,我们就再也听不进去了,因为我们无意识间关掉了沟通的通道。

好的听众或善于聆听的人能够帮助说话人在表达的过程中澄清甚至改正自己的意见。因此,如果我们真想设法同别人互通心声,就要热切地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刻询问适当的问题。而且发问的动机必须是诚心请教,切不可存心逢迎奉承或过于追根究底。因为这类问题不但不能使心灵相通,反而使人隔阂。父母、教师耐心聆听孩子或学生尝试说些什么,绝不是浪费时间。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里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教师讲得太多,即费力不小,而学生收益甚微。换个说法,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未能掌握沟通的正确方法。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学方式不得法,注入式和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削弱了他们对于各科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往往不曾受到聆听的起码训练,未能成为一个好的听众,以致无法将教师所传播的信息有效地接收,不能全面地培养自己的吸收水平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我们应该不断地把倾听的正确方法教给学生,他们越早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就越能有效地学习,培养听课理解力,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听课的理解力,是指边听边思考,从而抓住主旨,并进行重新思考和组合的能力,它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上课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从而抓住重点,理清脉络。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趣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自觉去听课的内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鲜有趣的情景,如恰当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列举生活实例、引用故事等等,以使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保持听课注意力。

(2)引思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不断置疑引思。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善于置疑、造成悬念是引思的重要途径。

(3)述记在讲述中,要求学生抓住重点做笔记,可以稳定注意力。因为学生有重点地做笔记就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跟随教师的导向思路。

(4)提问教师置疑后,指定学生回答或抢答,再由其他学生辨析其正误,并由教师加以评判,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朱士鸣.学生心理引导技巧.上海辞书出版社.

[2]张焕然.师生沟通技巧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用手册.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4.

[3]李亚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与语言艺术实用手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

上一篇:“植物渗透吸水”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对外科动物实验课教学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