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中职生志愿精神培养的意义

时间:2022-04-29 02:05:18

护理专业中职生志愿精神培养的意义

中职生的志愿精神主要指中职生在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时所彰显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精神。护理职业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崇高职业。志愿精神的培养,是加强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是中专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

护理专业 中职生 志愿精神

一、志愿精神的内涵

1.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精神在中国是相当引以为荣的公民精神。”这是1999年出版的《志愿精神在中国》一书对于志愿精神的定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精神的精髓。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2.中职学生的志愿精神

中职生大多为未成年学生,需在成人的带领下,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中,是我国志愿服务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学校以各种方式开辟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领域,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中职生的志愿精神主要指中职生在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时所彰显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继承。中职生的志愿精神主要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得以体现。中职生根据自身特点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不断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从而树立信心、提高自己、找到社会定位和自我价值体现。志愿精神的培养与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中职生育德、成才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其将来的就业与幸福生活。

二、护理专业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意义

1.志愿精神的培养是加强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护理职业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崇高职业,它以病人为服务对象,运用护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为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与心理指导服务。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场所、服务性质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仁爱-责任-奉献”是护理行业的核心道德价值观,这与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有着很高的径合,他们都非常的强调奉献与爱心。现代护理的鼻祖南丁格尔女士按照现在的标准评判,绝对是一位优秀的志愿者。她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提出了护士道德准则。她把护士的道德看得比护理技术更高,更重要。我们在对26家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部主任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100%认为具有奉献精神是一名优秀护士的首要素质条件;100%认为学校有必要对在校生开展志愿活动以及进行志愿精神的培养。可见,在这一问题上行业内有着高度的一致。

目前,我国的中职生大部分来源于普通教育中的成绩不佳者,而且年龄决定了中职生还没来得及形成稳定的个性,很多学生没有在普通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未来的认识十分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缺少奉献精神和爱心,社会责任感缺失。然而,这些中职生毕业后要么进入高职学习两年后工作,要么直接进入护理岗位,是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业的综合服务水平,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及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医患关系。

在中专生的成长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创新途径和理念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志愿者活动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教育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将制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正面的“内省”机制,有利于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志愿活动是课堂之外的实践平台,是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延伸,是参与社会、提升能力的实战训练或预演。通过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热爱本职专业高尚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2.志愿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

(1)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昼夜不断地为病人提供服务。护理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不断调整其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仅靠一个或几个护士的努力是远远不能够满足护理工作要求的。护士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以团队的工作形式,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如今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娇宠的他们,自我意识尤为强烈,漠视他人和集体,开展志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护理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2)提高沟通能力。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通过沟通,护士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促进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正确理解,顺利进行治疗,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资料显示,在医疗纠纷中,直接构成医疗事故的仅占3%左右,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护与患者沟通不足,矛盾激化所致。护士每天穿梭于病房,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所以在医患沟通中护患沟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职护生多为独生子女,入学前接触的社会关系简单易处理,且其多数是初中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招生质量逐年下降,护生素质差,其中最薄弱的就是人际沟通能力,最突出的表现是语言沟通障碍。

通过参与医院内的志愿服务,如门诊导医、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活动,一方面,引导护生用身体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展示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护生在活动中找到了与人交往时的自信。激发了护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使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得以提高。使护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医院各科室的组成及功能,尽早接触护理专业,培养爱心,增强人际沟通交流能力。让很多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利用专业特长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参加志愿护理服务,让志愿者充分感受专业价值。在服务过程中,有可能发现自身还未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护士职业认知,培养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曾说过:“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备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一个乐于为解除病人疾苦做出奉献的护士,才会有热爱生命、尊重病人的美德,才能会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中职学生开展志愿者行动,既是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

一种方式,又是在实践中锻炼自我、自觉成才的一种途径。学生在志愿服

务活动中,必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使他们逐渐养成进取精

神。他们向社会提供的志愿服务是自愿行为,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奉献精神

是其自我价值的集中体现。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青年学生付出的是向社

会提供的服务,获得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护士所应具备的

基本条件。

3.志愿精神的培养是中专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或助推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单纯,感情脆弱,面临的

心理问题令人担忧。这些学生既要顶着社会上~些人轻视中职生的压力,

又要承受家长“不争气”的埋怨,还要克服自卑心理,这些都是职业学校所

面临的问题,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志愿精神的培

养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志愿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调的不仅

仅是人们对社会的付出,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让

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养成符合时代所需要的积极的、良好的健康人

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中职生志愿精神培养,也满足了学生在成长和成才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和情感需要。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指导下,志愿者在服务他人,

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完善,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通过志愿服务活

动来更多地融八社会,学会与人交往,满足社交需要和归属需要;志愿者得

到了精神和心灵的满足,学生可以通过对别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来获得进~

步的自我评价与认可,满足个人自尊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

另外,在志愿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社会各界优秀的志愿者,他

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不容小

觑。所以,志愿精神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志愿精神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

志愿精神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

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实践“三个代表”及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个统一的整体,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

补充,共同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

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要求是一致的。

建设一个各阶层和睦相处、各成员尽其所能、人民的聪明才智全面发挥、人

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和

谐社会,离不开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参考文献:

[1]黎雪梅,李继平,王国蓉.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中国卫生事业管

理,2005,(9):533-534.

[2]黄晖,王歆.浅析高校发展建设中志愿精神的培养.

[3]董学智.怎样对中职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中国民族教育,2010,

(11):40.

[4]柴丽萍.浅议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科学之友,2010.

(06).155-175.

上一篇:探讨中职《电力拖动》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