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概述

时间:2022-04-28 09:55:05

网络环境下教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概述

摘要:由于网络发展的全球化和迅捷化,教育科研顺应发展潮流将其成果网络化而随之产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科研成果的保护也是势在必行;本文从教育科研成果网络化的基本出发,讨论教育科研成果网络化的背景及具体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其救济途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 科研成果 知识产权

一、教育科研成果的网络化

教育科研成果网络化是顺应时代的必须,是势在必行。传统的科研成果通过印刷品等纸面形式表现出来,现今网络发展迅猛之极,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指标,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多,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也使学术界找到了新的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新兴场所,越来越多的成果拥有者选择通过网络来传播。它能在网上能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知名度,让成果的拥有者建立由网络带来的应有的知名度;通过有亲和力的网络,掌握当下的需求关系;提供教育科技成果的相关信息,服务科技成果的供求双方;为网民及业内人士提供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为社会和需求者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通过不同方式形象的显示成果信息;降低宣传和咨询服务的成本,提高信息查询的效率,加强教育机构之间的成果交流。

总之,各教育机构必须正视电子商务带来的冲击尽快实现网络化科技成果,这是信息化的需要和必须,教育主管和职能部门应大力支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科技成果的网络化也应很好地借鉴和学习企业的无孔不入的网络化过程,它们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和执着的精神。

二、网络环境下教育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及救济途径

一方面来说,教育科研成果的网络化为提高成果之间的交流和享受网络的便利和进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教育成果的充分网络化也会带来其的自身权益的破坏,首先,网络是个大而杂的交流媒介,一旦将科研作品从现实世界转移至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就要经受与传统的作品传播所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冲击,首先网络传播是不受地域、空间和国界的限制的,其次,其的方便性非常强,用户可以随意选择接触作品的时间和空间,再次,网络传播的灵活性使成果被修改、破坏、歪曲、篡改等的可能性增加,最后网络传播复制的简易性使作者的成果被轻而易举复制,再加上我国的网络监管的漏洞和不力使的通过法律来规制网络环境下教育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而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科研成果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即著作权和专利权。同一般著作权、专利权不同的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为复杂和艰难,如何定性及归责是一直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1、网络环境下教育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可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其构成要件包括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网络环境下的作品也应具备这两个要件。教育科研成果侵权行为属于网络著作权的侵权,所以由著作权法规制。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可以定义为”未经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许可,通过网络行使权利人专有使用权的不法行为”,有擅自通过网络行使著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专有权或侵害了其的其他利益和行为违法两个构成要件。

网络环境下侵犯教育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的归责原则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三种,要视于在什么情况下适用什么归责原则,对于直接侵权行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人,就应当适用无过错原则,则是直接侵权人无论是否有主观侵权的故意都应承担其实际侵权行为带来的民事或刑事责任;而对于间接侵权行为,以主观过错为认定侵权责任的依据,只有在主观故意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而大部分情况下应适用严格责任,这是我国网络侵权规制的必然选择,符合调节著作权人和使用者相互冲突的最终目的,即对于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保护创作者和使用者双方的合法利益。

2、教育科研网络侵权的救济方式

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网络侵权的救济方式主要是诉讼方式和私力救济,诉讼方式以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为主。而在实践中由于我国对于网络侵权缺乏相关立法,相关法律的缺失使知识产权人缺乏维权的法律依据,助长了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气焰,导致当权利人遭受知识产权侵害时,不会诉诸法律,使得网络知识产权人主动放弃自己权利成为一种趋势;从另一方面,私力救济在实践中也是困难重重,因私力救济对于搜证的要求很高,而网络上搜证实际执行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切实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主要从完善法律救济方式入手。

首先修改立法模式,设立相对独立的经济刑法。网络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除了侵犯了民事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之外,严重情况下还还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可纳入经济刑法中,通过刑法来规制特定的经济犯罪;用强制的手段规范网络知识产权侵权,同传统的民事手段相辅相成,使二者都发挥最大的震慑作用。

其次,修改现行刑法规范,扩大保护范围。目前,归于我国刑法的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种类有限,应相应增大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的刑法规定,扩大著作权的保护方式,调整刑罚结构,重视罚金刑与资格刑的适用;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对网络科研成果的保护。

再次,取消刑法中知识产权犯罪无限额罚金制的规定,设置资格刑。由于很多知识产权犯罪的罚金数额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中很多侵权人对于所承担的民事赔偿只是敷衍了事,所以,应按不同性质的侵权行为设定合理的罚金限额,使之适用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

最后,完善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使之有明确,正式的法律依据。明确的司法解释减轻实践中对于网络犯罪的认定的压力,使任何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樊英.《浅谈科技成果网络化》《文科爱好者》2009年三月期

[2]史瑞琳.《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社科论坛》2009年6月下期

[3]王爵.《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的挑战》《法制与社会》2009年7月中期

上一篇:共同侵权行为理论探究 下一篇:浅论宪法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