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时间:2022-04-28 04:31:17

济南市西客站片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摘要: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是最基本的交通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交通趋向机动化,慢行交通逐渐成为弱势交通。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地位被忽视,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和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因此,需要合理规划与建设慢行交通系统,以促使城市交通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打造有序、和谐、安全、高效、宜居的城市环境,支撑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慢行交通;城市交通系统;西客站片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 A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西客站片区,位于济南市西部,东到二环西路、西到京福高速、北到小清河、南到腊山分洪河,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5万人。

片区规划定位为商务、会展、文化城市副中心。

二、 规划目标

1. 制定合理的城市慢行交通政策及慢行空间发展策略,具前瞻性地引导市民的慢行出行行为,为构建和谐城市、和谐交通发挥作用;

2 .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科学规划步行圈,满足各区域、各类型人群的交通性、社会性、休闲性的慢行出行需求;

3 .塑造优美、富于特色的慢行环境,营造良好城市氛围,为市民休闲、健身、购物提供场所;

4. 制定有效措施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空间与停车空间交织、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重塑良好交通秩序;

5 .制定各类慢行空间的设计指引和说明,为慢行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构筑高标准的慢行空间,为城市树立良好形象。

三、功能定位

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团内出行及交通接驳的主要方式,实现日常活动的重要方式,城市品位的主要象征。主要体现:

交通功能 :短距离出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的不可或缺方式;

社会活动:主要是各类公共活动、人流聚集,如广场;

健身休闲:如林间步道、山地自行车道、风景区、绿地步道;

商业功能:如商业步行街、商业建筑体的联络等;

避难功能:灾难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常与绿地步道结合。

慢行交通的特点主要体现:

最基本通:适宜于大众群体,满足出行、商业、休憩等行为。

最普遍通: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每个角落。

短距离交通:步行出行距离一般1.2公里以内,步行速度4~7KM/h;非机动车出行距离一般6公里以内,自行车速度12KM/h。

低碳交通:不造成环境污染、绿色环保交通、适宜的锻炼方式。

弱势交通:交通中处于弱势地位;交通规划、管理中被忽视。

四、主要成果

慢行系统规划:

慢行交通根据出行者的目的分为交通性出行、休闲性出行。对交通性的慢行系统,根据出行性质,进行等级划分;对休闲性的慢行系统,在沿河道、绿带内设置慢行休闲特色带。

自行车停车场规划:

自行车停车场类型根据停车功能可分为换乘停车场、休闲停车场及混合式(换乘与休闲并存)停车场三类类型,并对停车规模进行分析,计算出典型停车场的规模。

五、慢行系统网络规划

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非机动车系统网络规划分为交通性非机动车网络和休闲性非机动车特色网络两类。

1)交通性非机动车网络

交通性非机动车网络分为一级廊道、二级廊道、三级廊道3个等级;

一级廊道:是非机动车过境交通和区内交通的主要通道,连接各大居住区、商业聚集区、轨道站点(含快速公交)的非机动车重要廊道,规划为“五横五纵”。

二级廊道:是非机动车区内交通的次要通道,连接区内居住区及普通公交站点一般廊道,规划为“七横八纵”。

三级廊道:是非机动车路网络的末级通道,为居住小区、商业区内部的集散廊道。

2)休闲性非机动车特色区域

构建一区、五带的休闲系统。

一区:西客站核心区非机动车休闲特色区

五带:沿小清河、沿腊山河、沿腊山分洪道、沿高铁防护绿带、沿机场绿带的休闲特色带

2.步行交通系统

步行交通系统分为步行交通网络和休闲、商业特色步行网络两类。

1)步行交通网络规划

步行交通网络规划分为一级通道、二级通道两个等级;

一级通道:是步行路网的主通道,布置于公共交通走廊、商业聚集区周边等城市主次干道,规划为“十二横十三纵”。

二级通道:是步行路网的次通道,布置于小区周边、商业区内部的城市支路及地块内部行集散道路。

2)休闲、商业特色步行区网络

构建“二区、五带”的休闲、商业特色步行系统。

二区:站前广场枢纽步行系统;核心区特色休闲商业步行系统。

五带:沿小清河绿带、沿腊山河绿带、沿腊山分洪道绿带、沿高铁防护绿带、机场绿带。

六、自行车停车场规划

自行车停车场类型根据停车功能可分为换乘停车场、休闲停车场及混合式(换乘与休闲并存)停车场三类。换乘停车场主要满足自行车与轨道交通、BRT及常规公交的换乘停车,休闲停车场主要用来停放租赁公用自行车以满足居民及旅游者出行需要。

1.停车场分布

1)换乘停车场

按照自行车与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等不同类型的公共车站形成的换乘类型的不同,可分为3级:

一级换乘站:轨道交通站及BRT枢纽站;规划共设9个一级站;

二级换乘站:BRT中途站及普通公交枢纽活首末站;规划共设20个二级站;

三级换乘站:服务于周边零散出行BRT中途站或普通公交站;规划共设13个三级站。

2)休闲性停车场

休闲性停车场主要为租赁型公用自行车停放使用,满足居民或旅游者步行出行换乘的需求,为其提供短距离出行的便利。具置设置结合西客站片区慢行系统规划中提出的“二区五带”(核心区特色休闲商业步行系统沿小清河观光带;沿腊山河观光带;沿腊山分洪道;沿高铁防护带;沿机场绿带)方案,共计38处。

3)混合式停车场

混合式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与休闲式停车场并存的停车场,其位置布控点分别包含换乘停车与休闲式停车两种功能,为两种停车场的交集,共有9处。

换乘停车场 休闲性停车场 混合式停车场

2.停车规模

1) 影响因素分析

换乘点停车场的规划中,存车量的多少是换乘点停车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存车量确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停车场面积的确定,影响停车场作用的发挥。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换乘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存车量受到换乘点公交运量、换乘点服务范围人口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长距离出行比例

确定存车量就是确定非机动车出行的换乘数量。超出非机动车出行合理使用范围的出行量是,公交换乘量的主要来源,即非机动车长距离出行量。对于西客站片区来说,同中心城区及东部城区的跨区间出行的非机动车出行量将是主要吸引者。

换乘吸引范围

根据西客站片区的站台分布,确定合适的换乘吸引范围。

公交站点运量比例

一定范围内的重要公交站点可能不只一个,吸引的换乘居民量与其站点的公交运量有很大的关系,公交站点运量比例即该换乘点公交站的运量与服务范围内所有拥有换乘点的公交站运量的比例。一般说来,公交站点越大,停靠的公交车辆越多,其运量越大,吸引的换乘量越大。

2)换乘站自行车存车数量

换乘站自行车存车数量计算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在对换乘站非机动车存车数量进行计算时,可设置以下变量:

V―换乘站非机动车存车数量(辆);

P―吸引范围内出行人口数量(人);

W―换乘站公交运量比例(%);

K―跨区间出行比例(%)。

那么,换乘量V可由下式计算求得:

V=P*W*K

3)停车规模计算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每个停车点的影响范围,划分适当的交通小区,计算出不同类型停车点的停车数量。

小结:

慢行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能发挥其在路网中的功能,在实际设计时应予以保留必备的资源。本文仅从西客站片区慢行研究出发,从慢行路网到慢行区域,从慢行出行到慢行停车,进行了研究,并对慢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应预留的交通资源。

上一篇:跨既有线连续刚构施工及应用 下一篇:浅谈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的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