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7 06:08:14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问题却严重制约着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成为中小微企来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就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寻求破解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融资 困境 政策 解决策略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深陷融资难的“泥潭”,无法自拔。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体制不建全,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资本市场发育不全,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就小微企业的实力和自身状况来说,不能满足证券市场的要求,因而不能上市通过股票筹集资金。就债券而言,目前我国发行债券控制严格、要求的条件比较高,而且债券品种单一,债券市场极不发达。目前无论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主要都是大型企业的融资场所,尚且不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理想渠道。

(二)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且耗时较长

银行贷款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渠道,但是对贷款单位的要求和限制也是比较多的,商业银行对大型企业比较青睐,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能获得贷款的少之又少。由于商业银行加强贷款额度及投放节奏管理理企业贷款审批周期较以往明显延长,何时获批的不确定性增加,即便是有良好信用的小微企业在授信期内,从还贷、解除担保、重新签订担保协议、申请银行贷款到贷款到帐至少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如果是超出授信期或新增贷款,其过程更长。

(三)一般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融资

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一般是要求比较快,时间短,别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其要求,迫使小微企业更多地求助于手续简便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正是因为民间借贷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民间借贷等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一半以上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都是融资难。中小微企业融资份额比较低,缺乏信贷支持问题突出。近一半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都有向银行贷款的经历,但贷款之路非常坎坷,其中有的是抵押物不足,有的是企业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差,有的是缺乏有效信用担保,有的是企业信用度不高,有的是企业经营存在问题等。

商业银行贷款结构非均衡现象十分突出,处在高速扩张期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比较明显,7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都主要靠民间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周转;即使那些与银行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也不同程度需要吸收民间资本,这就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一半以上的企业对现行融资方式和政策不满,迫切需要改变。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导火索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应对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放松了信贷,鼓励人们消费和投资,但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被过分放大,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CPI持续走高,物价节节上升。随后国家为了控制通胀又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幅收缩银行信贷额度,使得本就难以向银行贷款的中小微企业陷入了极大的的融资困境。为筹措资金,中小微企业只能转向资金活跃的民间市场,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暴利”,中小微企业必须承受极高的借款成本。于是,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在利润锐减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着,还有一部分则干脆将投资眼光放到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进行投机套利,脱离了实体经济。

(二)商业银行有差别的对待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驱动力。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产,一方面贷款是商业银行实现盈利性目标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贷款又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资产。商业银行为避免或尽量减少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会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通过分析,对贷款的风险作出评估预测,并据已确定是否给予贷款[][3]。因此,商业银行理所当然的会“偏心”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向他们提供更多的贷款,从而使银行在享有较高安全感的同时也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相对地,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担保以及经营条件的限制就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三)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低

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把握机会努力创新就难以生存。在金融危机、欧美债务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接连打击下,一些出口导向型的中小微企业产品出口量已直线下降,同时还要面临国内通货膨胀所导致的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低价劳动力作为出口优势而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着来自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更为低廉的劳动力的威胁。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当前业务的持续经营,不能实现创新增长,企业最终得到的利润只会越来越少,而低下的盈利水平也会使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

(四)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

中小微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基本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贷款,但目前市场上担保费用约2-3%之间,加上银行贷款利率都上浮30%,这样资金成本约12%左右(这些还不包括一些隐形的中介费用等),公司的利润率一般在10%左右,极少数企业能达到20%,扣除贷款成本,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很小了,加上人工、原材料、运输等企业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的被压缩。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融资通过银行贷款的成本过高,很难让其顺利发展,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极有可能导致破产。

(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民间借贷缺乏监管

中小微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政府要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由于我国法制建设尚不规范,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以及金融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使得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因疏于管理而困难重重。尤其是对民间借贷市场来说,本来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而扭曲,使民间借贷市场成为了“地下钱庄”的“乐园”,导致了现在借贷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民间贷款的高利率不仅加大了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而且也扰乱了民间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隐患。

四、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强化自身素质建设

(1)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对于中小微企业自身而言,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微企业,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

(2)积极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实现的,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不仅会产生资金来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并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以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

(二)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优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1)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需要。

(2)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银行应进一步放宽抵押品的范围。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仓单、提单质押,基金份额、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质押,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还应完善抵押物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3)业务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担保方式创新等。在产品创新方面,银行可开发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专向贷款,或者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开辟专门用于扶植高新产业、低碳行业的贷款,在贷款利率、贷款成数以及申请条件上给予适当的放宽;服务方面,银行可改进现有的短期贷款的还款方式,增加随借随还的功能,在较大程度上令贷款周期与资金需求周期趋于一致,同时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担保方式方面,银行可在最基本的抵押、担保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诸如联合担保、供应链融资等新兴担保方式,既可以降低贷款风险,又可以使信用不完全满足贷款条件的企业获得需要的资金。

银行在进行这些创新时,可能会增加管理上的成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做既可以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又可以拓宽贷款市场,更重要的是,顺应宏观政策导向,为银行自身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银行今后的发展。

(4)认真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支持政策。落实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引导金融机构落实“有扶有控”信贷政策,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认真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到县区和乡镇增设机构。强化政策扶持,鼓励金融机构保障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通过风险补偿、税收奖励、考核奖励等多项政策,鼓励金融创新,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和信用评级办法。支持银行机构组建专营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集中化经营和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创新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互利互保的信用担保机制。广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提高对接成效。探索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基金,为小微企业有效融资需求提供补贴。

(三)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由于我国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个人信用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风险投资在投资总量上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政府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培育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主体,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尽快降低中小微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融资。中小微企业将持续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肯定不能满足融资的需要。中国民间资本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民间银行。国家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民间银行,然后加以推广。民间融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渠道。凡是民间融资发达地区,就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融资不发达地区,就一定是民营经济不发达地区。

(3)规范和引导中小微企业,构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应构建以互担保为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互担保的优势来自于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当面临风险时,政策性担保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而互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较为了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互担保联系起来,在和银行谈判时可以争取到较优惠的贷款条件;互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可以为政府与中小微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为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宜构建以互担保机构为主、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机构为基础,以地区和市级、省级、全国三级再担保机构为支撑的结构体系。

(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我国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信用管理法》,以法律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还应尽快普及和全面推行《中小企业促进法》。继续废止和清除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真正使中小企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五、总结

为了解决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根据我国具体的社会、经济、金融等在内的各项现实情况,并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中小微企业本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中小微企业慢慢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尹晓冰,冯景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根本原因和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3,(03).

[2]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3]钟田丽,弥跃旭,王丽春.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J].会计研究,2003,(08).

上一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下一篇:拉萨的城市化进程文献综述